不久前,郎咸平母亲在上海去世了。
因为看过郎咸平父亲郎丰津的回忆录《八十年风雨人生》,我对郎母留有一些印象。今天翻出这本回忆录,重看了相关章节,又一次被感动了。
图:回忆录封面
郎母姓“由”,因为郎丰津在回忆录中隐去了妻子的姓名,我只能暂时称她为由女士。由女士和郎丰津都是山东人,他们的相识就是一段传奇。
1941年,郎丰津到重庆上学。有一次,他去同学家玩,看到柜子上有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女生梳着两个麻花辫,温婉可人”。那就是同学的妹妹,今天要说的主人公由女士。由女士当时在川北三台县的东北大学读书,郎丰津大约有点一见钟情,就对那个同学说:“你给她写封信,说我要去看她。”
不久,郎丰津信守承诺,真的去三台看望了由女士。后来,两人除了偶尔见面,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抗战胜利时,他们相约在西安见面,一同返乡。
在青岛,郎丰津与由女士举行了婚礼。他们先去了沈阳,因为生活所迫,卖掉了结婚戒指,后来又回到青岛。郎丰津在青岛绥靖区司令部任职,由女士在一间临时中学教书。1949年,他们随军登上了撤往台湾的军舰。
刚到基隆,郎丰津所在的部队就接到命令,前往广州作战,他没有办法,只能把已经怀孕的妻子独自留在台湾。有一天,郎丰津突然接到消息,说有个女人找他。他满腹狐疑,出门一看,竟然是挺着大肚子的妻子。
由女士看着惊讶的丈夫,说自己“搭乘军舰来的,舰长正好是她一个同学的先生,她就一路乘风破浪颠簸来了。”郎丰津自言是“既温暖又感动”。
图:回忆录插图
小儿子郎咸平知道这件事后,时常拿母亲打趣:“老妈,你好痴情啊!当年你什么情况都搞不清楚就敢一个人跑去广州找爸爸。你要是晚到个三五天,老爸撤退了,你不就一个人留在大陆了吗?你不怕吗?”这个时候,由女士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没管那么多。”
从广州到台湾,郎丰津夫妇住在眷村。由女士是化学系的高材生,因为课讲得好,人又漂亮,曾经是台湾很知名的化学老师。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郎丰津的介绍都是“由老师的先生”,这让这位年轻军人心里很是不爽。
郎丰津常年在外,三个孩子出生时都不在身边。大儿子郎咸白出生在一个冬日的夜晚。由女士自己乘公交车到医院,问护士:“妇产科在哪?”护士指完路之后,又问:“孕妇呢?”由女士回答:“我就是啊!”生完孩子后,由女士休息了一会儿,就抱着大儿子回家了。
在持家方面,由女士也很在行。她“每个月要买的东西在墙上列出来:柴米油盐、老大的鞋子、老二的裤子,等等”。每个月发工资后,由女士“先把紧要的东西买下来,擦掉墙上那一排排字,然后又开始记录下几个月需要添置的物品”。因为有了由女士的精打细算,一家五口才没有过得十分拮据。
如郎丰津所言,正因为由女士的能干、坚强与独立,才使他能放心地追求事业发展。郎丰津最终在台湾空军,以少将军衔退役。
图:回忆录插图
退休后,郎丰津、由女士先在美国佛罗里达居住,后来随小儿子郎咸平定居上海。由女士学了美国人的规矩,在家中实行AA制。有一天,她对郎丰津说:“以后你的烟酒不能算在AA制范围里面,你自己买单!”郎丰津在回忆录里无奈吐槽:“真是吝啬的老太太,退休工资比我高,还跟我算这么清楚!”
当然,这是玩笑话,郎丰津对妻子的真心评价是,“一个不会流泪的女人”。
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走过近代以来的乱世,经历无数艰难困苦,2022年因为疫情防控,没能得到及时救治,意外在上海去世。
图:郎咸平微博
对这样一位可敬的女性,应该有所记录;对这样一段上海的历史,也同样要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