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资讯|一周资讯汇总

2022-06-04 19:27:17  来源: 腾讯网  编辑:zgjrzk  

  01

  环保、双碳、政策

  1、发改委、能源局: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方案》提出了7方面21项具体政策举措。

  2、我国首部“生态文明绿皮书”发布

  国内首部《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2)》发布会暨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5月29日在南京举行。

  《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2)》由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智库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编写,是继国内首部《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后打造的又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智库成果。

  3、中美气候变化磋商团队在柏林举行会谈

  中美气候变化磋商团队5月2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会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回顾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就《宣言》中成立中美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相关议题广泛交换意见,同意继续推动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化、具体化、务实化。

  4、中国科协“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发布

  5月30日,中国科协“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在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为丛书作总序言。丛书按照“统一规划、服务急需、分批编写、统一发布”的原则,内容涵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交通、钢铁与有色金属、石化与化工、建筑建材、碳汇与碳中和等多个重点领域,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分析各行业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严峻挑战,设计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路径和技术路线,展望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5、国家9部门发文!要打造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廊道 河南多地被点名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廊道,在河南、山东的黄河下游干支流及周边区域,集中规划实施一批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工程。在河南洛阳、新乡、商丘、平顶山等地区重点推进风电开发;在山东滨州、潍坊等鲁北地区利用丰富的盐碱滩涂地等未利用土地 资源,推动新能源与储能等融合发展。

  6、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希望各方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5月30日-31日,第六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办。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由中国与欧盟、加拿大于2017年共同发起。本届会议聚焦气候行动与实施,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等30多位代表参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斯德哥尔摩现场出席第六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时指出,希望各方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和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制度安排,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转化为扎实行动。

  7、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5月31日,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消息,为进一步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助力高质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在近期更新发布多个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的基础上,再发布《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两个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对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和征管服务措施进行了全面梳理,便于纳税人缴费人全面知政策、会操作、能享受,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

  8、世卫组织:因气候变化等因素,猴痘等地方病的暴发变得更频繁

  当地时间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瑞安(Mike Ryan)警告称,猴痘和拉沙热等地方病的暴发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持久。

  瑞安表示,气候变化导致干旱等天气状态迅速改变,动物和人类正因此改变觅食习惯,导致许多原本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开始传染给人类。瑞安称:“不幸的是,这种扩大疾病传播的能力正在提升,疾病的暴发正变得越来越持久和频繁。”

  9、新一轮北京绿色节能消费券开始发放 适用范围首次包括手机

  6月3日记者获悉,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实施促进绿色节能消费政策的补充通知,为进一步释放绿色节能消费潜力,满足消费者居家办公、品质生活需求,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将在2022年6月至10月面向在京消费者,在京东等平台每月发布总价值1500元的绿色节能消费券。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商品新加入了本次消费券的适用商品品类中,小米作为唯一入选的手机厂家,消费者可以领券购买小米12系列、Redmi Note 11T Pro系列等。

  10、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工作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6月3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强化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工作。

  据了解,能源计量审查是政府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和科学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02

  ESG金融

  1、丁辉:气候投融资试点即将全面启动运行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在第十届(2022)SIIFC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十四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部将充分发挥全国构建统一大市场的制度优势,积极通过政策协同和金融创新,加快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目前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了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运行。

  丁辉表示,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有一项十分关键的决定性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那就是“资金”,或者说“投融资”问题。根据国内有机构测算,中国2021年至2030年间实现碳达峰的资金需求约为14万亿元至22万亿元,而从2030年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则在百万亿元级别。

  2、财政部重磅文件!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5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意见指出,到2025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3、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系统化金融支持,央行研究局发文详述

  5月30日晚,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发布了《促进消费投资增长 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的文章,其中谈到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系统化金融支持,并详述制度安排、定价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三个方面内容,引发行业关注。

  文章认为尽早确认绿色建筑属性,推广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等产品,为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创造条件。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将低能耗建材生产与消费纳入转型金融支持范围。研究构建高效、可信的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信息平台,为金融机构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提供必要数据基础。

  4、工行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境外绿色债券

  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获悉,近日,该行在“全球中期票据发行计划(GMTN Programme)”下,成功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涵盖美元、港币、欧元和离岸人民币四个币种、五只债券。该债券在香港、新加坡、伦敦、迪拜四地交易所同时整体上市。据了解,工商银行本次募集资金将聚焦低碳领域,专项用于绿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领域的绿色项目。本次绿色债券整体账簿认购超过3倍,最终发行规模等值26.8亿美元。

  5、银保监会: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到绿色低碳领域

  6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指引》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优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线上融资等业务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指引》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政策的指导性,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继续拓宽绿色金融政策的覆盖面,补齐制度短板,推动保险业在绿色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提升绿色金融政策的有效性,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绿色金融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推动各项绿色金融政策落地见效。

  6、华鲁集团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科技创新低碳转型公司债券

  5月27日,华鲁集团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科技创新低碳转型公司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2+1年期,全场倍数6.79倍,最终票面利率2.60%,票面利率为全国科技创新债历史最低、全国地方国企同期限历史最低、山东省地方国企长期限信用债历史最低。

  7、1.7亿元服务绿色低碳 全国农发行系统首笔联合贷款投放

  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肇源县支行成功投放1.7亿元城乡一体化项目贷款,有效助力推动燃气热电联产项目落地和服务实现“双碳”目标,为今后全国系统该类业务的操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8、工银投资成立百亿新能源基金 助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工银投资”)联合盐城市政府成立的“盐城工融汇创新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在2022年江苏省新能源投资论坛开幕式上揭牌。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注册地为盐城黄海新区,主要投向盐城市的优质新能源产业,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9、内蒙古诞生百亿碳中和基金

  近日,华润电力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润电力工程将与内蒙古绿能私募、内蒙古环投、国家能源内蒙古电力、国家电投内蒙古能源、大唐内蒙古新能源、华电内蒙古新能源、三峡投资、北方联合电力、中广核风电以及TCL宝业控股共同出资成立合伙基金。

  据悉,基金认缴出资总额为100亿元,其中内蒙古绿能私募将担任合伙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告还提到,倘合伙基金投资子基金,则应协商规定分配比例。换言之,上述合伙基金也有母基金性质。

  10、ESG基金“漂绿”事件继续发酵 德意志资管CEO宣布辞职

  德国当地时间周三,德意志资管(DWS)宣布CEO Asoka Woehrmann将会在6月9日的股东大会后辞职。就在前一天,因涉及在ESG投资理念上误导客户,德意志资管和德意志银行遭到司法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现场搜查。

  同样在周三,德意志银行也发布公告称,Woehrmann也将辞去集团管理委员会的职务,现企业金融部门主管Stefan Hoops将在集团层面接手资管业务,并在6月10日继任德意志资管的CEO。DWS原本是德意志银行的资管业务,在2018年时分拆独立上市。

  03

  企业动向

  1、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低碳技术中心在深圳揭牌成立

  5月27日,中建装饰集团所属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深装)牵头成立的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低碳技术中心(简称:低碳技术中心)在深圳揭牌成立。

  该中心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首个低碳技术中心,是行业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旨在推动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增强行业在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2、海德威FGSS成功交付!助力三峡航运节碳减排

  近日,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向重庆泰馨盛船务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了一套海洋卫士 船用LNG供气系统(FGSS),并高效完成了气体模式下的全部交验项目,顺利完成试航,获得船东客户的高度赞赏。

  据悉,该船为三峡「130型」LNG双燃料散货运输船,是响应国家绿水青山政策及3060减排战略的重要实践,船长130米,采用两台双燃料主机+双螺旋桨作为推进装置,发电机组采用LNG作为单一燃料。海德威此次为该系列船量身打造了其自主研发的自增压型LNG供气系统及辅助系统集成。

  3、西麦斯(CX.US)英国水泥厂将全面使用替代燃料以大幅减少碳排放

  全球最大的混凝土生产商之一、墨西哥的西麦斯(CX.US)周一表示,为了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该公司将在英国的一家水泥厂全面使用一种替代燃料。

  据悉,这家工厂位于英格兰西米德兰兹地区的拉格比市,是西麦斯第一家完全使用“Climafuel”的工厂。该公司称,“Climafuel”混合了纸张、纸板、木材、地毯、纺织品和塑料。西麦斯首席执行官Fernando Gonzalez称,该工厂的改造“为我们其他地区提供了榜样”。

  4、强化绿色发展顶层设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6月1日,中国石油发布《2021年环境保护公报》(简称公报),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夯实环保管理、关注“双碳”目标、助力绿色冬奥、成就绿色企业、尽展海外风采六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中国石油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成绩和绿色发展足迹。这是中国石油连续23年对外发布公报。

  5、推动“双碳”落地 美的集团与国华投资达成战略合作

  5月31日,美的集团(000333)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的集团”)与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华投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储能系统、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及综合能源利用领域,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与优势展开全面合作,加速推进“绿色零碳园区”的建设与推广。

  6、蚂蚁集团启动ESG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点投入数字普惠等四大领域

  6月1日,蚂蚁集团发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启动数字普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四位一体的ESG可持续发展战略。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报告中表示,随着国家和社会迈入新发展阶段,数字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集团必须更加清晰地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确立坐标。“在经过广泛的倾听调研后,我们决定全面引入ESG框架,升级公司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

  7、太钢集团、太钢不锈发布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

  5月30日,太钢集团、太钢不锈发布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明确了碳达峰及降碳行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行动计划、保障措施,成为推动太钢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方案提出了“13460”(一个低碳发展中心、三个低碳发展阶段、四个低碳实施步骤、六大低碳发展路径、最终实现零碳目标)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8、双良节能再签共计5.37亿元合同 全面切入多晶硅生产链条

  6月2日,双良节能接连发布中标及签订合同公告,新特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全资子公司江苏双良冷却签订了空冷器设备合同,金额1.26亿元,并收到新疆其亚硅业有限公司送达的72对棒还原炉设备中标通知,中标份额为100%,中标金额4.11亿元。公告的中标及签订合同金额共计5.37亿元。

  9、中国人保发布首份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展报告

  近日,中国人保发布《中国人保集团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围绕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入研究了保险业服务“双碳”战略的可行路径,全面展示了中国人保担负金融央企责任、发挥行业领军作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的新成效。2021年中国人保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共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3万亿元。

  10、绿色能源集团与国电投云南国际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5月30日,绿色能源集团与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拓宽合作领域,推动企业发展共赢。能投集团副总裁、绿色能源集团董事长张镭,国电投云南国际公司董事长吴智泉,国电投云南国际公司党委委员、伊江公司副总经理霍海平出席签约仪式。绿色能源集团总经理李飞,国电投云南国际公司总会计师汪雅萍代表双方签约。


腾讯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