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品质优势凸显 北汽新能源下半年延续增长态势

2023-08-03 17:10:12  来源: 朝闻天下  编辑:zgjrzk4  

  8月2日,北汽蓝谷发布7月份产销快报,其子公司北汽新能源7月销售新车 3359 辆,1-7月累计销售新车38550辆,同比增长86.68%。

  纵观北汽新能源2023年的发展,其倾力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狐的增长可圈可点,尤其是经过一轮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后,极狐在7月全系产品交付量增长74%,其中阿尔法T同比增长8%,阿尔法S同比增长161%。

  极狐之所以在2023年形成阶梯式发展的势头,源自于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产业初始拓荒时期就开始积累的技术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产品理念。

  创新先行   以技术为引领成就优秀产品

  自2009年起,北汽新能源着手新能源汽车整车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并开始构建汽车与能源、互联网、AI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实现了自主新能源产业的破冰。

  围绕三电核心技术、智能网联和自动辅助驾驶技术,以及充换电服务解决方案,北汽新能源不断构建基于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三电核心技术,北汽新能源坚持自主创新与攻关,实现了三电系统关键零部件自主设计制造,并不断加速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与落地。

  北汽新能源还推出将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完美集成一体的自研“极锋”电机,在效率、可靠性方面实现了突破,整体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中国心”2022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选中,搭载于极狐的“极锋”动力斩获“中国心”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大奖。

  在电池技术方面,北汽新能源研发出了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全气候电池包,能实现230kW的最大充电功率,电量从30%充到80%只需14分钟。同时,北汽新能源还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运营的能源管理服务,如智能充换电站的研发生产、能源集成、储能、电池评估及电池梯次利用等。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行者,北汽新能源坚定探索智能电动赛道,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技术能力。其自主研发的IMC架构,是全球首个商业搭载 5G 技术的平台,为极狐承接更高级的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提供了保障。

  依托于北汽新能源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极狐建立了完善的自主技术体系,在三电系统集成、高性能电机、动力电池、高阶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均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立足场景    打造最懂用户的出行解决方案   

  除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品核心竞争力,北汽新能源还坚持市场与用户导向,立足于用户真实需求,通过深化产品的场景融合能力,为用户提供除代步之外的多维出行体验。

  为了实现场景化开发的落地,北汽新能源借鉴ICT企业的产品开发模式,于2022年成立了500多人的商品创造中心,专门研究场景、目标人群和技术方案衔接体系,并形成一套打造爆品的方法论,使极狐能够批量产出爆品。

  在场景化开发理念下,极狐将“第三空间”概念融入产品研发制造,即智能时代的汽车不再是机械化代步工具,它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情感交互与陪伴,是继家庭、办公室之后的“第三空间”。极狐将办公、观影、亲子、露营、电竞等丰富的生活场景植入“第三空间”,带给用户沉浸式驾乘体验,满足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车型阿尔法S和阿尔法T的基础上,极狐洞察到部分都市人群对绿色健康驾乘的需求,并将森林氧吧场景融入车辆,于2023年6月推出阿尔法S森林版和阿尔法T森林版。此外,针对母婴出行解决方案的市场空白,极狐也倾力打造了全球首款智能电动亲子车极狐考拉。不断充实的产品矩阵正持续助力极狐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走强。据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发改委近日发布的促消费“二十条”措施也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做出重要指导,如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等政策。

  在政策友好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难度也在加剧。东方证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能源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产品力将成为新能源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竞争态势下,北汽新能源将持续推进高端智能化转型,围绕用户核心需求,不断强化极狐产品力,将极狐打造成为最懂用户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