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要怎么做?这场论坛给出思路

2023-10-31 16:04:32  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编辑:zgjrzk3  

绿色金融,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在低碳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具体要怎么做?有哪些多元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一场聚焦于此的世界城市日主题论坛给出了思路。

10月30日下午,2023世界城市日主题论坛之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投融资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该论坛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主办,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承办,上海陆家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在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第一财经董事长李蓉,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袁冶锋出席并发表致辞。

金融机构的思考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长三角金融研究院院长张兴荣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从2016年我国发布全球首个国家层面的绿色金融政策以来,政策框架、计量标准和治理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工具从早期信贷扩展到绿色基金、转型债券、ESG基金多种类型。2023年6月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7万亿元,同比增长38.4%,越来越多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到国际相关组织,落实可持续发展标准。可持续发展投融资已经成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

基于实践,张兴荣提出了对可持续发展投融资业务的一些思考。他表示,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其次要优化金融供给,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再次要深化跨界联动,构建绿色金融合作体系。

他还建议丰富上海可持续投融资的内涵和外延,对外推进碳交易市场扩容,逐步纳入其他高碳排放企业,并考虑试点引入部分金融机构;对内则促进高碳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点行业管控,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同时发展转型金融,为高碳企业产能置换、低碳改造提供资金支持。

服务者的建议和建设思路

作为国内成立最早、门类最全、行业最强的综合性咨询机构,上海投资咨询集团的副总经理孙蔚在演讲中提出,上海是经济大市、产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同时也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和环境容量小市。要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和产业特点基础上实现绿色转型,重点应该围绕五大领域,分别是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生活方式。

除了以上五个重点领域,孙蔚认为,整个绿色转型还需要完善的支撑体系,包括政策体系的构建,加快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作用,积极发挥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作用,同时发挥全社会参与共建共治作用。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碳市场的建设者,近年来深度参与、保障全国碳市场建设、交易启动和平稳运行,支撑上海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健康发展。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在演讲中表示,推进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可以从体制建设、机制创新、机制保障等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其中包括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比如加强碳市场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要特别重视具有跨领域、综合协同效益的市场化机制创新,比如探索碳普惠机制建设;要突破机制发展瓶颈,释放创新动力。

在建立碳普惠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碳市场体系上,刘杰提出,目前我国的碳普惠机制在顶层设计、管理运营等方面以区域自主探索为主。随着碳普惠机制建设的拓展和深入,各地在强化激励力度、提高碳普惠可持续运行能力方面,仍有探索和优化的空间。一是碳普惠激励方式将更加多元化,持续丰富激励方式和产品,进一步调动公众减排积极性;二是碳普惠机制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各界对碳普惠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提升空间;三是企业参与的成本经济效益有待提高,碳资产收益存在不稳定性,可以通过推进碳金融创新、鼓励机构设立碳普惠基金等,为碳普惠参与主体提供碳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减排活动;最后,政策指导、数字化管理水平有待加大,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也是影响碳普惠机制平稳运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不断完善机制标准设计,可以为指导和规范市场参与行为提供支撑,同时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碳普惠的信息化、数智化、安全性管理。

构建市场化激励机制的两个抓手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从金融如何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特别是从如何构建一套市场化激励机制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资金非常重要。而现在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光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还需要民间资本、社会资金源源不断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投资,投资周期相对较长,短期看不到回报,而且投资金额也相对大,必须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

如何构建市场化激励机制,马文杰认为有两个重要抓手,第一即构建以ESG评价为基础的投融资激励体系,核心是要实现绿色投资的财务绩效与商业价值高度统一。第二是要大力发展碳市场及碳金融体系。其中构建以ESG评价为基础的投融资激励体系,不仅需要依靠政策,对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还要提高投资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信息披露机制,机构投资者对标的资产、引领作用都还有待完善,评价体系差别非常大等。为此,要推进ESG投融资体系国际化与本土特色结合,构建一套兼顾国际化和本土特色的评级体系;参照欧洲经验加大对“漂绿”问题的监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引领作用;强化核心企业在ESG带动的作用;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让财政金融政策与ESG评价结构挂钩;加大碳市场辐射范围;大力发展碳金等。

在当天的论坛上,第一财经研究院年度旗舰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新丝路 共发展》在现场正式发布。报告发布后,申能诚毅总经理赵恺,济邦咨询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燎和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孔伟等人围绕“从多元化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投融资”,分别从资本赋能产业,基础建设规划和城市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以及投融资机制和绿色金融行业标准等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