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一是信贷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通常在 1 月份冲高,12 月份回落;除四季度外,前三季度季初回落,季末冲高。二是 M2 数据,居民和企业存款均为季末冲高、季初回落,分歧在于春节前居民存款走高、企业存款走低,春节后反向变化。非银存款季节波动主要受银行应对 MPA 考核影响。财政存款季末放量,年末力度最大,跨季首月冲高,对 M2 有明显扰动。三是票据融资具有激动灵活性,投放端银行可通过票据融资运用信贷额度;融资端,企业可通过票据融资进行套利。
根据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脉冲预判经济动能。社融和信贷脉冲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常用存量概念,后者属于增量概念。信贷脉冲是全球经济的领先指标,在全球宽松的背景下,其指示性意义有所弱化。我们依据 BIS 发布的划分标准测算中国信贷脉冲,数据显示信贷脉冲领先名义 GDP 增速2 至 3 个季度,同时与房价、发电量增速等指标有较强相关性。
根据私人部门广义信贷预判经济动能。广义信贷、私人非金融部门等概念在海外使用较多、我国使用较少,我们构建中国“私人部门广义信贷”指标,凸显“市场之手”和经济内生力量,用于精准评判经济动能。我国私人部门广义信贷占 GDP 比例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信贷边际产出效率在下降,这与信贷大量流入房地产,分流了本应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有关。今年以来,我国信贷产出效率正在好转。
根据央行调查问卷预判经济动能。银行家问卷调查中,一是贷款需求指数,分行业看当前制造业贷款需求略高于基建;分企业类型看小微企业仍有较高贷款需求。二是银行贷款审批指数,疫情期间贷款审批大幅放宽,今年以来信用快速收紧,当前已基本回归疫情前水平。三是货币政策感受指数,疫情后半场央行政策及早回归常态,最新数据显示有转松苗头。
从信贷脉冲和广义信贷看,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今年以来,我国信贷的行业结构性问题在改善,叠加小微企业仍处融资难困境,消费复苏缓慢、上下游涨价不均等因素,我们认为政策面有必要加大支持力度,信贷总量存在松动空间。货币也有宽松空间,结合 7.30 政治局会议表述、四季度MLF 庞大到期量,预计 9 月末央行可能再次降准。考虑到下半年价格因素将对名义 GDP 增速形成有力支撑,结合我们对快速紧信用告一段落的判断,M2 与社融增速有望触底回升。
风险因素:全球疫情传播恶化;通货膨胀超预期;美联储政策提前收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