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国际携手交通银行,打造COP15 · “全球绿色复苏”主题圆桌

2021-10-16 16:00:23  来源: 中国日报网财经  编辑:zgjrzk4  

  北京时间10月15日下午,财新国际携手交通银行,打造“全球绿色复苏”主题圆桌,由财新传媒副总裁李昕主持,邀请全球绿色环保领域专家、学界与商界领袖八位嘉宾,分享他们在绿色经济、双碳目标、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维度最新的观察和思考。

  主旨演讲精彩回顾

  殷久勇(交通银行副行长):践行“金融向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物多样性断崖式下降已成共识。碳减排能否成功,已经关乎人类和地球其他生物的生死存亡。面对这一重大难题,金融业应当践行“金融向善”理念,自觉承担起助推碳减排这一重要使命,瞄准碳减排重点领域的投融资痛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金融需求,加强系统性研究,加大产品和模式创新,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投融资服务方案。

  我们着力发挥交行集团全牌照经营和综合化服务优势,加强重点领域的绿色金融业务创新。比如,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落地了基于全国碳排放权质押的“碳普惠”融资业务;近期,发布了交通银行银联绿色低碳主题信用卡,积极满足低碳出行和环保消费需求。

  今年上半年,交行绿色贷款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交通银行将继续秉承合作共赢理念, 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公司、投行、国际、普惠、个金等多条线产品集成,构建“交银绿+”产品体系,持续加大对重大气候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助力制造业、能源、交通、建筑等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有助于“双碳”目标实现的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积极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

  吉姆·奥尼尔(英国查塔姆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前主席,高盛资产管理业务前主席,英国财政部原商务大臣):金融监管机构参与世界变革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监管机构将会逐渐深刻参与到世界变革中来,通过改变当前生产方式下的风险与回报,来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未来也许我们可以在G20的组织下,建立某种框架,以改变对不同企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从而引导更多资源流入对缓解全球变暖有益的行业。相信企业会逐渐更有动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昂的能源价格会对个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带来影响。气候变化政策应考虑到如何为其提供充足的能源以维持日常生活,满足其对供暖和烹饪的需求。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高级顾问、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转型先立后破,急不得慢不得

  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具有紧迫性,然而2021年各国家的成绩单还并不理想,几乎所有大的经济体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都有大幅度反弹,如何做到不反弹,是一个严峻挑战。

  在能源转型面前,在应对气候变化面前,仅仅有个长期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短期的目标。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间要先立后破,同时要确保能源安全。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非一日之功,急不得也慢不得,需要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瑞沛霖(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国、韩国及蒙古首席代表):引导金融投融资,鼓励生物多样性

  中国对绿色经济的关注在过去两年不断加速,包括提出“双碳”目标,各部委和金融监管机构发布意见,鼓励在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在解决气候问题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上进行投融资。

  在昆明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绿色金融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会议也关注到金融机构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IFC是第一批帮助中国各银行扩展绿色融资项目的国际投资者之一,也在帮助碳密集型也就是高碳排的企业完成绿色转型之路,IFC还在通过开发一些生物多样性带来积极影响投融资的产品和项目。

  引导金融资源和投资进入对自然有益的活动中,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机会,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保护地球和海洋生态系统。

  圆桌讨论精彩回顾

  柴麒敏(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能源、交通、工业、建筑四大领域的减排与负排放技术双管齐下

  针对碳中和、碳达峰的技术创新:从目前来看,一个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系统化的建设,包括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个是在新能源汽车,在交通方面;第三个在工业方面,电气化的装备制造以及包括氢能、冶金、化工等技术路线;此外,还有包括在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等等方面;还有涉及到的这些包括负排放技术,如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以及自然系统碳汇,发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技术。

  刘劲(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会计与金融学教授):鼓励市场调节,新能源进入能源网络

  从中长期的角度上来讲,实际上效率最高的做法应该是基于市场的做法,其核心就是要建立碳排放的市场,通过市场的交易建立碳排放的价格, 在碳排放的价格上对碳排放进行征税,也就是进行碳税的征收。通过市场的调节,就不会产生停电拉闸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用新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尽管在替代过程中还有很多瓶颈。

  何俊(交通银行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制定绿色投融资专项计划,助力产业转型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目标,可从三大方面入手:第一,根据政府规划和具体目标,制定与绿色投融资相关的专项计划。第二,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助力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改造,对一些新兴的绿色低碳行业,在技术研发、实现产业规模化等方面,适配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中小企业也可以依托一些市场化的碳交易机制开展创新,比如,类似的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等。

  孙捷(远景智能副总裁,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鼓励体制、机制创新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未来会逐渐占据整个能源结构,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此前也发布了一个通知,一个是鼓励使用本地的新能源,让很多地方政府能够真正有动力去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第二是此方案表明国家更看重的是能耗的强度,并不是能耗大的行业就一定被限制被打压,还是要看产业产值和经济附加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未来会带动一个新的工业体系的产生,比如包括风电,光伏储能,它们未来会成为新煤炭,燃料电池、氢能、包括动力电池,可能会成为新石油。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