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那些事

2022-05-06 13:34:05  来源: 网易网  编辑:zgjrzk  

最近司马南炮轰联想,质疑国有资产流失,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五一假期闲暇之余读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书中记载了一些联想当年创办的一些事迹,今天我梳理一下,带大家看看联想的发家史,是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又怎么产权清晰化的。


1970年柳传志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1984年联想成立时年柳传志40岁,办公地址是计算机所的传达室,面积20平米,11位员工年龄都超过了40岁,办公室的桌椅也不是花钱买的,是别人淘汰不要的,背靠中科院计算机所,公司的技术问题有所依赖,同时银行贷款申请、担保单位都有国有资产的性质,相对其他私营企业更便利。起初的业务方向一直没有明确,柳传志也当过“倒爷”不过最终被骗,导致计算机所拨给的20万元开办经费被骗14万而懊悔不已,要知道当时柳传志的工资只有105元每月。

直到1985年联想才接到第一笔业务,还是靠中科院,当时中科院买了500台IBM的电脑,其中验收维护和培训都交给联想负责,联想从中赚取了70万元服务费,自此联想和IBM有了业务往来,成为IBM的代理公司,成为日后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1985年倪光南的加盟让联想找到了主营业务方向,倪式汉卡问世,当年销售额300万元,倪光南的研究成果实质上来说是属于中科院的。


1988年联想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合作伙伴为中国技术转让有限公司和吕谭平的香港导远公司,三方各出30万港币,均分股份,总经理由吕谭平担任,中国技术转让公司的董事长是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1993柳谷书退休,中转技公司退出香港联想,香港联想宣布增资扩股,柳传志借552.58万美元给吕谭平,使其股份从33.3%变为43.3%。1994年联想在香港港交所挂牌上市,柳传志趁机提出股份制改造方案,联想资产55%归国家所有,45%归员工,中科院没异议,但是被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管理局驳回,谁也不敢担当“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柳传志只能退而求其次,提出红利分配的方案,65%归中科院,35%归员工,中科院同意这个方案且有决定权,35%的部分又进行明确划分,1984年开创者占35%,1986年之前加入公司的占25%,1986年之后的占40%,当时联想深陷泥潭前途未卜,因此从中科院的领导到员工都没当回事,不过是“纸面财富”是一张空饼,现在回头看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步。1995年“柳倪”关系恶化,柳传志选择了“贸工技”的模式,放弃了倪光南坚持的“中国芯”工程,在柳传志看来,有了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的出去,只有能卖的出去,才能有钱,并认命杨元庆为微机事业部总经理。站在2022年来看,芯片问题直到现在都是国家“卡脖子”的难题,强如华为都遭受狙击被迫卖掉“荣耀”品牌。

1996年柳传志将吕谭平从香港公司劝退,将其所持股份按当时市值兑换成现金,吕谭平因联想成为亿万富翁。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经济下滑严重,当时多数国有企业资不抵债,从而推动了1998年的大规模产权清晰化运动,在大背景之下提出混合所有制,联想也受益于此。

2000年在柳传志的努力下把35%的分红权变成了股权,联想的资产清晰百转千回,终于水到渠成。


这也就是联想股权清晰化的基本脉络了,可以说是时代的红利。其实早在以前也有类似的事件,郎咸平曾对“国退民进”的问题,认为是分食国有资产的盛宴,在当时也引起了激烈的讨论,2004年郎咸平教授就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就炮轰过海尔的张瑞敏,TCL的李东升,以及科龙的顾雏军,结果张瑞敏和李东升不做回应,李东升甚至在一次媒体的追问下反问“郎咸平是谁”,只有顾雏军进行回击,几回合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锒铛入狱,郎咸平名声大噪,成为当时的网红经济学家,热度不比现在的司马南联想事件低,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吴晓波的另外一本书《大败局》,这也可能是柳传志不回应的一方面原因吧,论嘴上功夫有几个企业家是经济学家的对手,何况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遗留问题。


网易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