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姓“保”
从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案例分析,结合周围家人朋友的实际经历。越来越感受到保险真是个非常特殊的产品: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看不见摸不着,又是对应人们最不喜欢的事情风险;说它是一种消费服务产品呢,又具备很强的金融属性。总得来说,保险首先是姓“保”,它提供的就是一种保障服务,不管是保人也好,保财也好,都是保。
但由于保险之前的发展模式,熟人推销,碍于情面,卖保险的人都没搞清楚产品的时候就把东西卖给周围的人;去银行本来计划是存钱的,结果变成了一份保单。商业保险粗放野蛮的营销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让人们对保险是即恨且爱。
人人都爱社保
我国社保卡覆盖率达到95%以上,现在应该没有人说他不需要社保。以前我国是农业社会,大部分国人(农民)的生病、养老都得靠自己。随着社会发展,基本保障(医疗、养老)覆盖了几乎所有国人了,看病, 养老有着落了。说到社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喜悦的(毕竟是华夏5000年来第一次普通大众享受到社会发展福利)
社保实际就是一种保险,只不过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基本保障型保险,是通过国家行政手段,先把钱收上来,再发给有需要的人。因为社保费都是单位代扣的,大家没感觉,但这实际上是积累了几代人的财富,也得益于我们的人口红利工作的人够多,缴的社保费就足够多(我们的父母辈不少都认为社保是国家从国库里发的钱)。
生病是有概率的,养老也不是所有人一下都老了。有了概率有了时间差,加上缴费的人数持续增长更新,才能让社保正常的远转下去。但若哪一天爆发了群体性医疗事件比如现在的新冠,若持续的时间过长,对社保医疗金都是极大的抽水。老龄化、生育率下降(给的多,收的少)又是对社保养老金极大的抽水。
社保这个池子里的水能坚持多久就需要国家来调节,因此我们见到了,生育政策从独生子女到二胎、三胎到生育奖励,之后必将出台更多鼓励生育的政策;房子坚持房住不炒;鼓励大众创业;退休时间从60岁延迟到65岁。当然这些政策的落地不仅仅是为了社保的问题,但社保的问题是其中的一大起因。
人人都想商业保险
社保解决人们的生活的基本保障问题,但就像总书记说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有了基本保障,还要追求更高品质的服务。而商业保险就是社保的最佳补充。
百万医疗解决因病返贫(中、高端医疗更是让人享受品质医疗);人寿保险、意外险极大降低突发恶性事故对家庭的打击,更能进行家庭财富传承规划,避免人走后的一地鸡毛;年金、增额寿让大家强制储蓄,规划未来,应对教育、养老等问题;财产保险让企业降低经营、用工等责任风险;让家庭弥补物产损失。商业保险涉及了人的生、老、病、死,贯穿整个人生。
保险是个好工具,“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觉得这句话就体现出了保险的价值所在,保险就是利用杠杆或长期的利率锁定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
保险作为金融工具的一种,和证券、银行并列,虽然购买的门槛不高,甚至被追着买,现在互联网保险也有了,但其中包含需要的专业知识覆盖极多,购买保险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