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产推用一体化 高端智能装备加速焕新与熟化

2025-09-18 13:50:06  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编辑:zgjrzk3  

春华秋实,越来越多的高端农机正加速“从实验室奔向田间地头”,不仅承载起沉甸甸的“丰收梦”,更成为中国农业装备行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这一转变,得益于202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推动的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该机制通过农机装备研产推用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打破区域、行业、部门限制,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推动我国高端农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全产业链一体推进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撑。

补短攻坚,自主创新“突围”

虽然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正在不断提升,但当前我国农机装备仍存在“一大一小”两个短板,这也是近年来政策与产业发力攻坚的重点方向。一体化试点通过“农机企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应用主体”多方协同的攻关模式,有效打通了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之间的堵点,推动高端农机从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落地。

针对大马力拖拉机领域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我国早已启动一系列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打破区域、行业、部门限制,依托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国产高端智能农机的产品阵容持续扩大——240马力CVT智能拖拉机、340马力CVT智能拖拉机以及18kg/s喂入量大型收获机械等重大装备相继问世,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国产高端大马力拖拉机在满足本地化需求的同时,更在智能化水平和售后服务体系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随着这些国产高端装备在广袤田野中“大显身手”,曾经依赖进口农机的时代,正逐步成为历史。

在西南丘陵山区,针对“一小”农机的研发与推广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重庆市连续多年将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装备研发列为市级一体化试点重点任务,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相继开发出一批轻量化、多功能、智能化的特色农机装备。这些自主研发的“一小”农机在今年“三夏”抢收和秋收作业中表现突出,不仅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展现出良好的地形适应性与可靠性,为丘陵山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成为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生动实践。

“智”沃良田,农机赋能未来

如果说“一大一小”补短板是解决有无问题,那么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则是要实现农业装备好用、管用、广泛用的目标。

今年三夏,在2025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中,潍柴雷沃全面展示了“智能农机+智慧平台+精准农艺”深度融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农业生产从种植到收获全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和绿色化,构建起覆盖耕、种、管、收全周期的数智化农业生产体系,为当下粮油经作物提质增产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更清晰地勾勒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

从会种地到“慧”种田,从单机智能到系统协同,这正是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带来的深刻变革,一体化试点通过整合企业、科研、推广与应用多方力量,不仅加快了高端智能农机的研发和迭代,更促进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使“无人化农场”从概念走向现实。在一体化试点推动下,我国农业正逐步告别传统粗放模式,转向以数据驱动、智能决策和全程精准为特征的现代化生产形态,让种地更科学、更轻松、更高效。

抓住机遇,助推产业革新

当前,随着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国高端农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研产推用一体化机制,一批关键农机装备技术取得突破,一批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落地见效,一批农机产业链协同示范区形成,有效提升了我国农机装备自主研发水平和应用能力。

从“无机可用”到“有好机用”,高端农机的迭代与成熟,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更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未来,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和机制的持续完善,中国高端农机产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张一晓)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