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东北农业大学刘宁教授等:基于UPLC-QE-MS探究褐变反应对酸乳中代谢物的影响

2022-06-03 08:28:06  来源: 网易网  编辑:zgjrzk  

酸乳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后添加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因其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易于人体消化而备受消费者喜爱。除了营养特性以外,风味和颜色也被作为乳制品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酸乳产品,即褐色酸乳。褐色酸乳又称熟酸乳、烤酸乳、炭烧酸乳。与普通酸乳相比,褐色酸乳具有咖啡般的颜色和焦糖般的风味,这种特殊的颜色和风味主要由褐变反应引起。


目前,代谢组学中关于褐色酸乳的研究较少,褐变反应是影响褐色酸乳风味和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李 萌、宁雪楠、刘 宁*等人以普通酸乳和褐色酸乳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MS)对2 种酸乳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建立2 种酸乳的代谢图谱,同时探究褐变反应对酸乳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


1、UPLC-QE-MS代谢图谱分析






基于UPLC-QE-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普通酸乳和褐色酸乳进行检测,得到2 种酸乳样品的总离子流图(TIC)。由图1可知,普通酸乳和褐色酸乳的基线稳定,说明仪器数据采集稳定性很好。正负离子模式下TIC出峰的保留时间、峰面积以及峰的数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后续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PCA结果


由图2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2 种酸乳样品有明显分离趋势,正离子模式下PCA模型的R2X =0.912负离子模式下PCA模型的R2X=0.904。PCA模型的R2X 代表模型对X变量的解释性,当它的值大于0.4时,说明此模型可靠,能够用于解释普通酸乳和褐色酸乳之间的代谢物差异。

3、OPLS-DA结果





图3A、B所示,2 种酸乳样本能够明显地分开,所有样本均处在95%置信区间的椭圆内。正离子模式下模型R2Y=1,Q2 =0.993;负离子模式下模型R2Y=1,Q2 =0.993。

为了防止模型出现过度拟合,对该模型进行200 次置换检验,最终结果如图3C、D所示,正离子模式下置换检验模型R2Y=0.79,Q2=-0.96;负离子模式下R2Y=0.83,Q2=-0.98。置换检验随机模型的Q2值均小于原模型的Q2值,说明原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不存在过拟合现象。

4、差异性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01

氨基酸和二肽

如表1所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表1),与普通酸乳相比,褐色酸乳中异亮氨酸、缬氨酸的相对含量下调,组氨酸的相对含量上调。缬氨酸与异亮氨酸是疏水性氨基酸,大多数疏水性氨基酸都有苦味。除了氨基酸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外,普通酸乳和褐色酸乳中共有8 种二肽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京都啡肽、焦谷氨酰胺基谷氨酰胺、Asp-Lys、Phe-Ala、Asp-Thr、Pro-Asp、Glu-Pro和N-γ-谷氨酰谷氨酰胺。这8 种二肽在褐色酸乳中的相对含量高于普通酸乳,其中京都啡肽、焦谷氨酰胺基谷氨酰胺在2 组酸乳中相对含量的FC显著高于其他6 种二肽,京都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镇痛神经肽,虽然鲜见其在乳制品中生成机理的研究报道,但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测,褐变反应可能对酸乳中京都啡肽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02

糖类

褐色酸乳中5-氨基咪唑核苷酸和6-磷酸果糖的相对含量分别是普通酸乳的464 倍和289 倍。5-氨基咪唑核苷酸是乳酸菌核酸代谢途径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其经过羧基化最终会形成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它们是发酵食品中重要的风味核苷酸,对酸乳的风味和香气有一定贡献。

03

风味化合物和其他类物质

褐色酸乳中2-乙酰基呋喃和5,6-二氢-4-甲氧基-2H-吡喃-2-酮的相对含量显著升高,分别是普通酸乳中的1 555 倍和13 倍,它们都是美拉德反应过程的中间体或产物。2-乙酰基呋喃是许多热处理食品中的风味成分,它的气味阈值很低,是一种具有甜味、杏仁味和香醋味的风味化合物,对食品的感官特性有显著的贡献。5,6-二氢-4-甲氧基-2H-吡喃-2-酮是吡喃酮的衍生物,它能够赋予食物焦糖般的香气。

结 论

本研究考察褐变反应对酸乳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2 种酸乳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这些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二肽、糖类、风味化合物等。褐色酸乳中糖类、风味化合物等物质的相对含量普遍升高,这可能是引起2 种酸乳风味不同的主要原因。与普通酸乳相比,苯醌在褐色酸乳中的相对含量显著上调,这说明褐色酸乳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外,还可能发生多酚氧化缩合反应,反应产生的苯醌可能对褐色酸乳的风味及颜色有所影响。酚类、醇类、酮类、萜类等在褐色酸乳中含量较高,对酸乳的风味有一定贡献作用。京都啡肽是117 种差异性代谢物中含量差异最大的代谢物,可作为褐色酸乳潜在的标志性代谢物,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褐色酸乳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本文《基于UPLC-QE-MS探究褐变反应对酸乳中代谢物的影响》来源于《食品科学》2022年43卷6期272-278页,作者:李萌,宁雪楠,康佳欣,廖敏和,任皓威,刘宁。DOI:10.7506/spkx1002-6630-20210504-019。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修改/编辑:袁艺;
网易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