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基准”还准吗?投资者怎么买

2022-10-14 19:08:12  来源: 同花顺  编辑:zgjrzk  

  日前,包括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理财产品公告,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产品下调幅度为20至50个BP不等。

  同时,理财产品发行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在近期也呈现下滑趋势。华宝证券研报显示,从9月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的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比下降14BP,混合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比下降6BP。

  对于业绩比较基准下调,业内人士认为,理财产品收益受市场波动影响,下调业绩比较基准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对收益的合理预期。

  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投资者们应如何看待业绩比较基准及其变化情况?

  理财净值波动,下调基准引导预期

  10月以来,已有超5家银行在官网宣布下调旗下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以中银理财为例,公司10月12日发布了“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12”等三个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的调整公告。公告表示,“根据市场情况变化”,拟于2022年10月13日起对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其中,“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12”的业绩比较基准由“由2.85%-4.15%调整至2.6%-3.8%”,另外两支产品均下调30个基点。

  今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中银理财已下调超40支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10月来,招商银行(600036)也有多支理财产品也宣布了新的业绩基准,以“招银理财招越打新增强策略季开1号混合类理财计划”为例,新发布的第3个投资周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至4%,而此前第2期时为2.5%至3.5%,本次下调高达50BP。

  “业绩比较基准由产品管理人依据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资产配置计划,并综合考虑市场环境等因素测算。”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中银理财指出,业绩比较基准用年化收益率表示,是产品管理人基于“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等因素对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仅用于评价投资结果和测算业绩报酬,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产品管理人对本理财产品收益的承诺或保障。

  “近期市场利率走动、权益市场波动都会影响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和净值波动。”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银行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主要与近期市场波动有关。具体来看,近期市场利率下降,可能导致理财计划中配置的稳定资产收益率下降。同时,股市震荡、新股破发严重,理财产品中可能配置的股票、基金等很多也都呈现出亏损状态。

  从9月理财产品净值情况来看,根据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中,9月末单位净值低于8月末单位净值的理财产品共5393支,占比达到34.6%,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净值又迎来了一波下跌。

  “理财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净值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机构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收益基准,引导投资者合理预期,也有助于减少个别理财收益偏离参考基准而遭投资者投诉。”周茂华表示,机构要做好产品介绍,让投资者真正理解净值化含义;努力确保合适产品推荐给合适投资者,并加强投资者教育。

  选择产品不能只看业绩比较基准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传统的“预期收益率”逐渐被“业绩比较基准”所取代。

  在资管新规实施以前,银行理财产品均刚性兑付,即使出现亏损、没有达到逾期收益,也有产品管理者帮投资者“兜底”、将本金和收益按照约定偿付,即“保本保收益”,因此投资者习惯购买“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金融市场无法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业绩比较基准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未来收益“目标”,并非收益承诺。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的12380只封闭式产品中,有近1200只产品到期收益未达业绩比较基准线,占比达9.42%。

  理财产品与“业绩比较基准”存在一定的偏差,投资者们应如何看待“业绩比较基准”呢?

  一家股份行的理财经理小姜表示,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投资者要结合产品的投向、期限和风险等级来看业绩比较基准。

  她表示,客户首先进行风险测评,在适合风险等级的产品范围内进行选择,产品风险越高、业绩比较基准越高,收益可能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越大。其次,要根据资金的闲置时间,选择投资期限合适的产品,长期和短期的投资,底层标的周期不同。整体来说时间越长,收益会更贴进业绩比较基准。

  小姜指出,除了业绩比较基准外,还应参考历史收益率、近期的区间收益波动等情况。“要特别重视投资品种和投资策略,风险等级较低如R1R2的产品,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比较多,与之相比,风险等级较高的投资者,要更关注理财产品配置的高风险资产比例,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判断是否购买。”

  小姜认为,业绩比较基准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虽然业绩比较基准不作为产品收益承诺,但产品管理人会尽可能保证实际收益与基准之间的偏差处于可控范围。不过,“投资者也要时刻谨记业绩比较基准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要结合产品的投资策略、市场情况,对未来的收益有合理的预期。”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同花顺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