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月初债市收益率窄幅震荡 机构判断中期不确定性逐步上升

2022-05-09 18:13:05  来源: 新浪网  编辑:zgjrzk  

新华财经上海5月9日电(记者杨溢仁)5月伊始,银行间债市收益率呈现出窄幅波动态势,10年期国债利率稳定在2.83%一线。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债券走势主要受资金面、通胀、经济复苏前景、海外紧缩节奏等多因素影响,在多空博弈的白热化阶段,债市的趋势性方向料暂难确定。

阶段延续震荡走势

可以看到,4月以来利率债交投情绪有所回落。公开数据显示,4月利率债的交易规模较上月减少了1.76万亿元至11.61万亿元。同时,利率债收益率整体呈现出了波动上行的走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区间为2.7394%至2.8486%,振幅为10.92BP,同样较上月小幅走阔。

市场情绪缘何愈发保守审慎?一方面,在美联储及全球主要央行均处于紧缩周期的背景下,海外疫情管控常态化下的经济复苏、通胀高企和资金外流均对国内债市形成了利空影响。政策周期错位下,国内资产比较优势减弱,外资债券持仓连续环比下降。

另一方面,疫情冲击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国内稳增长和宽信用政策的出台将对我国债市收益率构成一定的底部约束作用。“上海单日新增病例连续多日回落,防疫引发的经济‘堵点’,也得到了针对性的疏通,当前全国的货运物流限制已较此前有所缓解;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上海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70%。”招商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尹睿哲指出。

“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5.5%,且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包括保障供应链安全;促进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这意味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前制约经济正常运行的阻碍因素或将一一迎刃而解。”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基本面对债市的支撑作用确有趋弱的态势。”

短期尚有利好支撑

在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大背景下,目前仍有多重利好能够支撑债市表现。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指出,首先,在经济延续低增速的大背景下,消费和就业的趋弱将导致市场风险偏好走低;其次,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是稳经济的前提,中期看宽松工具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复工复产的推进会给债市带来一定的扰动,但出现类似2020年3月的V型反弹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偏弱格局仍未改变,达到经济的‘中期反弹’需要时间。至于流动性层面,央行大概率将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且受疫情影响部分资金可能淤积在银行间,这进一步强化了资金面宽松的现状。总之,流动性偏松仍是债市的主要支撑,短期风险料相对可控。”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固定收益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黄伟平并称。

来自中诚信国际的研究观点亦认为,从收益率走势看,目前部分地区疫情仍在扩散,经济修复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犹存,因此本轮利率上升或没有那么快到来。

中期趋势尤待观察

当前债券走势主要受资金面、通胀、经济复苏前景、海外紧缩节奏等多因素影响,仍在寻找趋势性方向。

“5月央行还有降息可能。当然市场的交易重心不仅仅是降息,还需要考虑推动复工复产的政策合力。按照后续降息5bp测算,短期内10年期国债利率料按照中枢2.8%做窄幅波动。”上述交易员表示,“资金利率和短端料主要取决于5月货币与财政的协调联动情况,目前维持相对稳定的判断。”

回到债市投资层面,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中期充裕的资金面会降低银行间负债成本,则现阶段杠杆策略仍可持续关注。

不过,“虽然2022年前四个月国内经济受疫情扰动不及预期,可未来提振经济的相关政策将继续发力。”曾羽称,“利率债供给高峰(5至6月利率债净供给规模将在1.2万亿元以上)降临叠加海外紧缩加快,建议还是应对中长期债券继续保持谨慎。”

黄伟平认为,当前信用债价值的确定性大于利率债。对于有配置需求的机构来说,利率债3至5年期产品可能好于10年期产品,品种上国债好于国开债。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则表示:“宏观上最悲观的时刻已经过去,但还需等待市场底部信号的确认,二季度大概率会继续磨底,三季度开始逐渐进入右侧交易区间。从年中到下半年,预计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国内外因素共振改善,包括疫情影响半径明显缩小、基本面好转、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拐点确认、美联储加息担忧被充分计价等。我们认为,债市面临的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多。”

编辑:史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浪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