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梳理|“奠基”论文造假?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再遇困境

2022-08-25 08:19:36  来源: 腾讯网  编辑:zgjrzk  

  事件概述

  7月22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调查文章指出,2006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支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淀粉样蛋白假说的文章中,可能存在数据造假。该文迅速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向来“迷雾重重”。在诸多假说中,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最受到认可,该假说认为脑内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生成是阿尔茨海默病致病第一大“嫌疑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剪切形成Aβ,Aβ聚集后形成寡聚体,溶解性变差可沉积成斑块,斑块会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丢失等。数年来,以Aβ为靶点是企业进行新药研发的热门方向。该论文涉嫌学术造假对阿尔茨海默病基础性研究究竟影响几何引发了业界争论。

  舆情走势

  以7月22日~8月18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1所示,相关舆情呈“波浪式”发展特征。

  图1 舆情走势图

  第一阶段:阿尔茨海默病论文被曝造假,引发学术界高度关注,舆情热度升高

  7月22日,微信公众号“科学网”发表《Science重磅:一篇被引2300余次的开创性论文,竟涉嫌造假》称,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科学》发表了一篇历时6个月的调查报告,指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学家Sylvain Lesné发表的20多篇论文中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其中包括2006年在《自然》发表的一篇阿尔茨海默病开创性论文。

  文章指出,2021年8月,一名律师向美国FDA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暂停木薯科学公司(Cassava Sciences)关于Simufilam药物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并认为该药物背后的一些研究可能是有“欺诈性”的。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神经学家兼医生Matthew Schrag此前曾公开批评FDA批准抗Aβ药物Aduhelm,他自己的一些研究也反驳了木薯科学的一些说法。他担心正在参与Simufilam药物试验的1800多名志愿者会面临副作用的风险。因此,他对有关药物及其基础科学的公开图像进行了调查,在数十篇期刊论文中发现了篡改或重复的图像以及可疑的数据。一篇2006年发表在《自然》上的开创性论文,是许多其他论文的根基,似乎也包含了多张经过篡改的图像。在这篇论文中,第一作者Sylvain Lesné认为,脑组织中存在的Aβ团块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原因,科研团队从一种转基因小鼠脑中发现并分离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寡聚体,命名为Aβ*56。他将其注射到幼鼠体内,发现它会导致幼鼠记忆能力下降。《自然》的这篇论文已被约2300多篇学术论文引用。《自然》发表声明称,正在调查Lesné在2006年发表的论文,并建议谨慎对待其结果。

  医师网、科学网、微信公众号“医谷”等行业媒体转载该事件,标题多突出“恐误导全球16年”“开山之作造假”等。在微博平台,@英国报姐(认证信息为中英文化自由撰稿人,粉丝数1788.2万)、@科学网、@量子位、@白衣山猫(认证信息为前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粉丝数439.6万)等账号发表的相关微博关注度较高。@英国报姐发布的【最近震撼整个学术界的大新闻,阿尔茨海默病16年前的一篇奠基性论文被发现造假,实验结果图片是PS出来的,整个细分领域基本彻底崩塌】转评量超8000人次。话题#一篇被引2300余次的开创性论文涉嫌造假#阅读量567.7万人次,讨论量3000余人次。网民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谴责学术造假行为。二是认为耽误了相关领域研究。三是认为论文真假对相关研究影响不大。

  第二阶段:业内争论该论文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是否产生颠覆性影响,舆情热度下降

  在此阶段,媒体除转载报道《科学》的调查文章外,还关注以下5个方面内容。

  一是认为该事件对相关药物研发影响有限。如央广网发表《阿尔茨海默病“奠基性”论文涉嫌造假 是否影响十余年来临床、学界研究和药物研发?》称,多位业内人士公开表示,无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学术研究,还是药品研发,受到这次造假事件的影响都相当有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青年委员秦琪解释,首先,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假说很多,只不过Aβ假说是比较有名的;第二,即使曝出Aβ*56寡聚体的研究有一定问题,但Aβ假说还是合理的,寡聚体有很多种类型,Aβ*56只是其中一种;第三,目前临床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的药物,包括近年来新研发、通过临床Ⅲ期的药物,其实跟Aβ*56是毫无关系的,所以不会影响现在的治疗,也不会影响未来一些药物的上市。

  二是关注已经获批的两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helm和九期一一直备受争议。如CPHI制药在线发表《AD药物研究进展:Aduhelm、九期一饱受争议,在研药物靶点丰富,开山论文被曝造假》称,渤健的Aduhelm在美国的加速获批先后引起三位FDA咨询委员会委员辞职,而且其上市后表现一般,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仅为280万美元,远不及上市初期市场单季1600万美元的积极预期,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为290万美元。据悉今年5月渤健在一季度报中表示,决定基本取消Aduhelm的商业化措施,此前4月22日渤健宣布撤回Aduhelm在欧洲的上市申请。而绿谷制药的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自2019年获批上市以来就引发了颇多关于其有效性争议,其主要研发人员耿美玉被指学术造假,有学者指出其临床试验时间太短、研究指标和采用的ADAS-cog量表能否判定疗效等存疑。今年5月,绿谷制药官网发出公告,称因疫情影响以及资金压力,提前终止九期一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至于停止的原因,有四家临床试验中心表示是供应链的问题,但另有一家临床试验中心表示,试验停止与供应链无关。至于九期一销售情况,据悉其上市初期曾一度供不应求,短短23天销售额就达到1.79亿元。2021年该药进入国家医保,价格由895元降至296元。数据显示,2021年该药在全国抽样的样本医院销售总额仅有1075万元,似乎未能维持前期的火爆状况。而且2021年6月有消息曝出该药商业化团队存在大量离职的情况。

  三是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药物研究失败居多。如微信公众号“21新健康”发表《基础核心论文涉嫌造假,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研发被带偏16年,这些制药巨头掉“坑”……》称,自论文发表至今,涌现出的大量以Aβ为靶向的临床试验,几乎都以失败告终。6月16日,罗氏与班纳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联合宣布,抗β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crenezumab在预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II期试验中未能达到主要终点。在此前,辉瑞、强生、礼来、默沙东、武田等老牌药企都在该领域有过马失前蹄的经历。

  四是认为相关企业研发思路多元,未来将开发新的研究方向。如中新经纬发表《老年痴呆症“开山论文”被指造假 对中国药企影响几何?》称,在国家药监局查询发现,共有11项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试验记录。其中,昆明源瑞制药适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状的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已主动暂停。百洋制药治疗中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盐酸美金刚缓释胶囊已完成等效性研究,其原研药由Forest和Merz联合开发,作用机制并非淀粉样蛋白,而是谷氨酸能神经递质功能障碍。金日制药与升和药业均已完成用于治疗轻度或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盐酸多奈哌齐口腔崩解片临床试验。其病理作用机制与胆碱能神经传递功能有关。该药物原研药研发企业为日本卫材制药有限公司。除了仿制药,中国药企亦有新药在研,但专门针对淀粉样蛋白作用机制的不多。

  五是关注涉嫌造假论文被调查的原因。如微信公众号“生物谷”发表《误导全球16年?Scinece打假“老年痴呆β淀粉样蛋白”起因竟是“炒股”》称,神经内科医生Matthew Schrag是美国“质疑β淀粉样蛋白学说”圈子里的一位知名研究人员。2021年8月,他接到一个委托电话,以18000美元的价格委托他调查关于“β淀粉样蛋白”相关已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不端”审查。从而降低“β淀粉样蛋白”临床产品公司股价而为某些人谋取利益。

  来源 /《舆情周刊》删减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 / 祁 悦

  新媒体编辑:占 妮

  统筹策划:赵晓菲 占 妮

  联系邮箱:Syyq@health-china.com

  欢迎加入《舆情周刊》会员!


腾讯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