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银行(中国)行长林大镒:现阶段外资金融机构更应抓住中国市场机遇

2022-09-06 08:01:26  来源: 新浪网  编辑:zgjrzk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于9月5日在北京闭幕。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服贸会的举办彰显中国继续坚定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决心。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金融业坚持双向开放,通过优惠政策的持续推出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华展业。

  2022年9月5日,是菲律宾首都银行集团成立60周年纪念日。围绕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战略的构想和业务布局、银行业发展关键词的回顾和未来展望等话题,首都银行(中国)行长林大镒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紧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国际金融报》:随着近年来中国持续扩大金融业开放,很多外资金融机构将中国作为重要战略市场,纷纷加大在华投入力度。能否请您谈谈首都银行(中国)作为外资金融机构对在华战略的构想?

  林大镒: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是其母公司全球战略的延伸,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多以服务母行所在国企业在华经营为主,发挥结算、资金融通等基础职能,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经营规模不断扩充,也发挥着货币政策执行者、经济信息传递、企业综合财务顾问等更多功能。

  外资银行入华存在着一定的先天上的限制,网点少、知名度不高,虽然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对外资开放,但是外资银行在华的竞争力还是相对较弱。目前,“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的流行语,但是外资银行本身规模不大,考虑更多的是投入产出比,“数字化”转型势必落后于中资银行。

  从发展方向上看,中资银行可能会进一步向数字化转型方向快速发展。而外资银行则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其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和对海外市场的了解,支持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的同时,把外资引进来,起到承接中国和海外经济发展的桥梁作用。

  中国是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四大出口市场。特别是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许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菲律宾当地的基础建设。尽管当前全球仍在遭受疫情影响,但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持续深化、不断扩展。2022年初RCEP正式生效以来,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高增长是支撑出口增速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

  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更是日益紧密。作为一家来自于东盟成员国之一菲律宾的银行,首都银行(中国)自身的发展战略始终定位于植根本地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实现合作共赢。我行的战略制定根据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和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及时调整,在稳固既有强项的同时持续拓展新的发展引擎,切实发挥金融机构功能,服务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国际金融报》:您怎样看待外资金融机构的展业空间?

  林大镒:我们认为,现阶段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更应该抓住在中国市场的机遇。

  现阶段,我行以公司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国际业务为驱动引擎,紧跟中国政府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步伐,围绕重点领域精准投放,并响应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规划,致力于服务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服务推动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项目加快落地进度,推动资金直达企业。

  在信贷投放方面,我们侧重多元化渠道、多产业分散投资,积极响应中央和政府号召,除了传统贷款投放和票据融通,还通过人民币及美元债券投资支持江苏、浙江省内的交通基础设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拉动有效投资、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发挥积极作用。

  具体来看,虽然受到疫情影响,2022年地方市政类平台的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已较往年大幅下行,但我行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更多银行资金深入并深耕实体经济,为长三角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自身微薄的力量。

  银行业发展六大关键词

  《国际金融报》:您已在银行业从业43年,作为资深专家,能否请您谈谈银行业的发展可以用哪几个关键词来形容?

  林大镒: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我对银行业的发展的理解,第一个词应该是“人才”。我一直认为人才是立行之本。正所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任何企业,任何行业来说,人才都是最重要的环节,他们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和服务态度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战略定位能否成为现实。

  这么多年的发展,银行业的业务种类在不断地更新迭代,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银行业已经不是几十年前最基础的存贷业务,现在的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国际业务等都对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银行业的发展,顺应这个金融新时代潮流的发展。

  第二个关键词是“制度”。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其实就是阐述了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关系着一个企业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尤其是银行业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行业,合规经营一直是我从业至今贯彻的理念,那如何合规经营就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

  第三个关键词是“资金”。银行提供给客户的产品除了“服务”,就是“资金”,政府也要求我们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资金。银行要稳健运行,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这个资金不仅仅是来自于我们的资本金,还包括我们的负债来源,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如何更好地进行流动性管理。

  第四个关键词是“信用”,银行最终是经营信用。银行业最核心的业务是存款和贷款,都离不开信用。客户愿意把存款存在银行,是因为我们的信用。我们经营贷款的核心更是信用,在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的年代,中小企业融资非常简单,银行业对信用背景调查也相对简单,后期随着爆雷事件的增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在我们的展业原则里,防止信用过度扩张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第五个关键词是“杠杆”,银行的经营目标有三点:服务客户、善待员工、股东满意,要让股东满意,就要提高ROE。当前银行业已经从高利差的“蓝海”,进入到低利差的“红海”。如何在低利差时代实现收益最大化,金融行业最大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不断地使用杠杆进行融资进行发展,目前政府对经济平稳也提出了要求,将杠杆率调整到合理的水平,是接下去银行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六个关键词是“风险”。随着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无论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我们都应该不断提升加强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从业至今,我也始终秉承风险为先的经营理念,有疑虑的授信案不做,风险不可控的业务不做,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银行从业人员对市场风险应该是充满敬畏的。

  明确绿色信贷投放要求

  《国际金融报》:绿色金融业务方面,在2022年有哪些计划?

  林大镒:2022年,我行成立了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从各方面推动行内的绿色金融工作建设,包括制度建设、流程管理、考核培训与信息披露等方面。此外,还开展了全行绿色金融培训工作,将绿色金融内容纳入客户经理的考核体系。同时,也在年报里首次披露了绿色金融发展状况。

  具体来看,我行于2021年9月获得董事会批准了全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该政策规定了我行绿色金融管理组织架构及我行投融资绿色投放授信原则。依据国家发布的绿色产业政策,我们确定相应的授信原则。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在风险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给予授信支持;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的项目,不得提供授信支持。

  目前,我们已在全行信贷风险行业投放指引,明确了绿色信贷投放要求,要求授信项目需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和产业发展的趋势。针对属于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包括钢铁、船舶制造业、炼焦、有色金属、化工业、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铅锌、光伏、多晶硅行业等列为限制类行业。该信贷行业指引由我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议通过。

  坚持“稳中求进”

  《国际金融报》:现阶段,全球经济金融环境正承受多重负面因素影响。能请您谈谈首都银行(中国)在此背景下对于未来发展的构想吗?

  林大镒:现阶段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阴霾。这两年多来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实现了稳定增长,也增强了外资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信心;持续推进转型升级,为世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强劲的驱动力;持续推出新的稳外资政策措施,坚持推动外资平稳发展,也给予了在华外资企业更多机遇。外资金融机构更应抓住在中国市场的机遇。

  2020年初,疫情刚发生时,首都银行(中国)就再次强调“健康”和“安全”是发展的关键词。时至今日,“稳中求进”是经营的基调。我认为,不管经济情况再如何恶劣,在经营的时候还是要有所坚持:第一,坚持“风险为本,合规筑底”,在景气下行或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哪家银行的风险管控得好,它就可以生存下去;第二,坚持“开源节流”,开源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节流低成本策略;第三,坚持区域、行业、客户和产品“聚焦化”。通过这三点“坚持”对抗“不确定”,在逆势中保持动力。

  首都银行集团在过去的60年经受住了百般锤炼,发展为如今的大型跨国投资控股集团。首都银行(中国)未来也会力行“稳中求进”,立足客户需求,不断优化升级产品和服务,并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为风向标,聚焦重点领域,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在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长远的健康发展。


新浪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