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深耕通航创新路——专访星雅航空董事长陈柏儒

2021-08-10 16:38:04  来源: 中华网  编辑:zgjrzk4  

  恭喜星雅航空集团获得本届2021年最具创新力企业,陈总您是怎么理解“创新力”呢?

  首先感谢财经峰会官方给星雅航空“2021年最具创新力企业”的荣誉。企业创新力指的是提高内在素质、驱动企业获得更多与其他竞争企业差异性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强弱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在带领星雅航空发展的路上,我们发起“星火人才”合伙人计划,以此激励关键岗位的管理者和员工与企业形成共同体,一起成长实现共赢。在产品模式上,我们也思考了许多,根据现有通航市场的需求,完善我们的产品。从PSP、便商飞、银行保理等方面都创新地颠覆了原有的旧产品模式,解决了行业需求。

  星雅航空的PSP、便商飞在通航业内也有一定创新性,它的出现是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业的燃眉之急?

  为了解决行业痛点,星雅航空集团2020年战略有一系列调整,从直接面对C端市场(飞机业主),转变为B端市场(成立公务机子公司的大型民企集团)为主(承接其公务机托管和包机业务外包),并以C端市场为辅,颠覆了旧有的商业模式。

  便商飞产融结合产品,降低使用闲置率、提高现金流动性,实现和飞机业主最大化共赢。它的落地,将会大大增加中国公务机市场的潜在需求量,把高端消费的门槛显著降低,盘活国内长尾市场的大量飞行较少的公务机。星雅航空立足于客户和市场需求,改良创新产品,不仅仅是为了与同行差异化,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市场之所需,提高产品的使用率。

  您同时也获得了2021(行业)影响力人物,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创业的初衷与经历吗?

  我不是职业飞行员,我有私人驾照,商业航空的执照是很难的,比私照难多了。我对航空的感情和我父亲有着很大关系。小时候父亲所在的飞行大队驻扎在广州,家安在广州,我也在民航子弟小学读书,学校建在机场滑行道附近,每天上课都能听到飞机引擎加速的声音。

  父亲在航空领域的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不过我也是在美国毕业后,给国内的航空机构做咨询服务的时候,才开始和航空业产生了实质性联系。

  我1997年出国,2002年毕业。毕业之后就开始创业,给国内的一些航空相关机构做咨询服务。2002到2010年在美国工作期间,基本上是两头飞。2010年时,觉得再不成立通航公司就晚了。于是2011年归国创办星雅航空,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

  2015年通航企业“遍地丛生”,星雅突围成为行业第一梯队,年初也获得了B轮融资。创业过程中,让您个人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呢?

  企业的成就也是我个人成就的来源,在航空领域深扎到如今走过6年光阴,很开心我们坚持下来了。毕竟十个创业九个倒,而我们始终稳固的站在通航领域第一梯队,从刚创业之初的“黑马”之姿出现,不到四年便突破10架托管飞机,而对于其他同行来说是需要花十年的时间。我们的核心优势有五大点,稳定性、赋能性、共赢性、创新性以及结构性,这都离不开我和父亲是唯一资深且专一的出资人,更离不开优质龙头企业对我们的持股与支持。同时,我们还是行业内首家真正落地非期权制合伙人制的企业。

  我非常笃定的认为走创新之路才是发展的关键,通过产品以及线上信息化平台和线下相互导流,同时我们创新地推出了产融结合的产品。一直以来,我们的主营业务都是飞机产权交易、托管和临时包机,除了优化我们的服务,也成立了几个重要的子公司,通过集团结构性的搭建营造优势。创业至今,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自小带着航空基因,而父亲则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航空事业,创业本身牺牲非常大,付出也特别多,但我很荣幸能在航空事业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基业长青的企业往往离不开好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您的管理理念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是行业内首家真正落地非期权合伙人制的企业。在“共生、共进、共享”的发展理念下,星雅航空的“星火人才”计划应运而生。“星火人才”计划即培育星雅的优秀人才,打造星雅人的命运共同体,通过年度绩效考核排名(65%年度绩效分+25%岗位系数+10%企业工龄),年度排名前30%的星雅人有权实际出资参与该计划,与星雅的未来绑定,共同成长。我始终坚信尊重员工、重视员工的职业规划,体现人文关怀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共赢。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疫情的突发和市场的动荡之中,星雅还有怎么的新布局和规划呢?

  星雅航空筹划2023年前后完成A股IPO上市,围绕飞机产权交易、委托管理和公务机商务包机等主营方向发展壮大,同时保持旗下子公司的稳定发展,通过联合创始人激活产能驱动力,成为多元化航空控股集团。加快发展便商飞和PSP、低空快线和基础设施网络协同运营的高低空搭配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跨界渠道体系和会员体系的再升级,致力成为可代表国家形象的国际化综合航空企业。

  高铁火车始终是人们出行的性价比第一选择,而通航企业目前仅限高圈层人士出行需求,门槛过高。您预计接下来,全球未来的公务机出行市场的发展方向会是怎么样呢?

  新冠疫情虽然对航空出行造成巨大冲击,但商务出行必不可少。过去两年新建两百多个通航机场,不管公务机暂时从中有无多大获益,起码国家发力投资航空业的决心是明确释放出来了。上个月的《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已明确提到“将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务机运营管理中心” 。

  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的新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理性分析,起降跑道和停机位等基础设施供给的增加,必然会降低公务机的停靠和起降这块重要成本项。公务航空的基数和民航航空的基数不在同一个量级的,新增的基建设施即便大部分仍是为民航服务,但只要稍分配一小部分资源予公务航空,对这个基数还很小的市场来说,就是很大的增长契机。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