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传大事 | 易烊千玺考编引热议、滴滴被罚、“二舅”视频刷屏

2022-08-04 19:58:36  来源: 网易网  编辑:zgjrzk  

7月热点上线啦!


目录

一、政策、传媒动态合集

二、热点事件解读

1.易烊千玺、罗一舟、胡先煦考编引热议

2.滴滴违法查实 被罚超80亿元人民币

3.“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刷屏

7月政策、传媒动态合集

报告:移动互联网六大行业用户规模均在10亿以上

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发布报告称,截至6月末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达到11.9亿,相比去年末净增903万。移动社交、移动购物、系统工具、金融理财、出行服务及移动视频六大行业用户规模均在10亿以上。

短视频用户总时长占比从2021年6月的25.7%增长到2022年6月的28%,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总时长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各行业应用也在加强短视频内容版块的构建,各垂域的服务推送亦逐步向视频内容化发展。

互联网治理

1、网信办:互联网用户账号不得假冒新闻媒体名称

据网信中国6月27日消息,《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将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第八条明确了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不得含有的情形,其中包括:假冒、仿冒、捏造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讯社等新闻媒体的名称、标识等,或者擅自使用“新闻”“报道”等具有新闻属性的名称、标识等。

2、微信上线青少年支付限额功能

微信正式推出青少年模式支付限额功能。现在,只要将手机更新到微信安卓版本8.0.23后,父母或监护人就可在青少年模式中设置微信支付的限额,包括“每日消费限额”和“单次消费限额”。完成设置后,青少年使用微信支付时,将会受到已设置的额度限制。

3、WPS回应网传删除用户文档,重申不会侵犯用户隐私

据中国网科技7月13日消息,针对用户投诉WPS远程锁死用户文档一事,WPS发声明称:对于网传的“删除用户本地文件”,我们重申,WPS不会对用户的本地文件进行任何审核、锁定或删除等操作。WPS表示,在依法审核时,会采取严格的加密脱敏措施,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与此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客服申诉渠道、文档找回路径。有关网传的“WPS删除用户本地文件”“侵犯用户隐私”等,均系不实信息,对于因此给公司商誉造成的损失,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利。

4、微博将整治用谐音字、变体字等发布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

据微博管理员7月13日消息,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文明健康的社区生态秩序,站方将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开展集中整治。主要内容如下:

  

  1. 加大对利用“错别字”借机传播不良信息等违规行为的排查清理力度

      

  2. 健全平台用语管理机制,完善关键词识别模型;

      

  3. 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加强站内宣介等方式,引导站内用户规范使用汉字。

      

5、抖音、微博上线显示账号所属MCN机构功能,整治达人乱象

抖音、微博陆续上线显示账号所属MCN机构功能。治理MCN,是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新要求。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中,详细介绍了新一轮“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在公布的10个重点行动中,涉及直播、短视频的就有两条。会上还明确提出,在“以适当方式公布入驻MCN机构及旗下账号的名单,在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该账号所属MCN机构名称”的要求。今年5月,抖音宣布开展“清朗MCN机构内容乱象”专项整治,明确了在处置违规账号时,对所属MCN机构实行联动处置。

6、B站上线一键取证等多项防网暴功能

B站上线防网络暴力专项,同时推出了“防陌生人私信骚扰”“弹幕优选”“拉黑/举报”“消息偏好设置”“一键防护”和“一键取证”功能。B站的弹幕优选功能可以实现屏蔽词和弹幕数量的自定义。一键防护功能开启后7天内不会收到选择人群外用户的私信、弹幕和评论。一键取证功能可提供给用户诸如私信、弹幕、评论内容等证据,用于维权。B站曾因鬼畜吐槽、弹幕叠加等特征被网友称为“网暴站”。此次以平台机制为基础,系统化预防站内的网络暴力现象,对网络平台中的网暴现象治理来说会是一个积极开始。

7、德国要求社交媒体图片需注明是否使用美颜

近日,德国16个州的官员呼吁联邦政府立法,要求对使用美颜滤镜来增强人脸、皮肤或头发的图像和视频进行标记,限制范围包括广告商和网红。

对于美颜滤镜,批评者认为这一修饰照片和去除所谓瑕疵的简单方法,促进了不切实际的美丽标准,尤其是评判女性的标准。汉堡平等事务国务部长Katharina Fegebank表示“数字工具不应该决定什么被认为是美丽的”。

而早在2021年7月份,挪威政府便通过了一项正式立法,要求网络上的广告商和“网红”们在付费推广内容中,必须对经过修饰的照片加以明示,打上政府部门指定的水印。违规者将面临罚款,严重者甚至可能入狱。

传媒行业动向

1、爱奇艺和抖音集团达成合作

爱奇艺和抖音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这标志着长短视频平台开启合作共赢新模式。依据合作,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用于短视频创作。双方对解说、混剪、拆条等短视频二创形态做了具体约定,将共同推动长视频内容知识产权的规范使用。短视频平台可以为长视频提供足够的新鲜流量池;而短视频内容长期以来饱受版权争议,长视频平台的加盟可以为其提供大量原创内容。二者的合作能够给予长期处于版权灰色领域的创作者们充分的便利和安全感,提高用户内容创作的热情,也能给平台剧集带来流量和热度。

使用指南:短视频的未来发展

2、微信视频号原生广告上线,实现种草到购买的一站式服务

微信广告助手宣布,视频号原生广告正式上线,开启微信流媒体全新广告场景。原生广告会出现在视频左下角,用户可以将视频一键转发至朋友圈或微信会话中,点击红心「推荐」后视频还将出现在「朋友」流中。其次,当用户被品牌内容吸引停留,点击视频上的广告组件卡片即可唤起品牌小程序、原生推广页或 H5。半屏形式落地页不中断视频播放,让用户可以边看边买,实现种草到购买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品牌达成产品销售、线索收集、活动推广等转化目标。最后,依托视频号打通微信生态多触点的能力,视频号原生广告除了可跳转品牌小程序,还能够为品牌视频号加粉引流,或通过原生推广页引导用户添加企业微信,沉淀品牌私域资产,助力长效经营。

使用指南:原生广告

7月热点事件解读

一、易烊千玺、罗一舟、胡先煦考编引热议

【事件概况】中国国家话剧院公开202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拟聘人员名单,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生易烊千玺、罗一舟、胡先煦等在列。有网友提出疑问:明星是否有资格参加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招聘?相比起普通人的努力,明星的“上岸”是否太过于轻松?由此也引起近来一再被提及的“小镇做题家‘的讨论。

【小站敲黑板】小镇做题家、群体标签化

【主菜】思路解读

一、话语实践:生成、扩散与变迁

分析“小镇做题家”话语的生成与扩散缘由,以及在扩散中经历的变迁过程,从而在动态与发展的视角下理解“小镇做题家”为何能成为一种流行的群体类别化网络标签。

(一)话语的生成:身份认同的情感动力

考察有关“小镇做题家”的各类文本,相似的经历为做题家们带来了相似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推动了新话语的产生。具体而言,这群号称“小镇做题家”的青年学子,一来都是头顶高分光环考入名校的学霸,以前深受老师的器重并被同学仰视;二来都出身小镇,身上不仅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期望,而且他们也有较高的自我期许,教育对他们而言还绑定着出人头地的遐想。

然而,当他们凭借高考这块敲门砖推开名校的大门,却发现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另一方面,他们发现自己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在巨大的情感落差下,为自己贴上了“小镇做题家”的标签。正是意识到这种种差异,他们也迫切想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换言之,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有学者早已指出,身份认同包括对自己所归属群体的同一性和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性的认知。基于对“我群”与“他群”的划分,这群小镇学子对现实语言进行重组,在网络空间中生产出这样一种新的话语来指代自身。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曾指出,主体可以通过建构新的话语来重塑身份认同。而“小镇做题家”的话语生成生动地再现了这一逻辑,新话语与新标签此时标志着一个新群体对身份认同的建构。

(二)话语的扩散与变迁:从个体走向社会的破圈

早期的“小镇做题家”话语聚焦个体经历,主要在具有趣缘社群性质的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与“小镇做题家”中传播。在情感共鸣的驱动下,关注、分享、转发、评论等行为随之发生,“小镇做题家”的诸多话语表达于是被带进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并迅速引起围观。随后,光明日报、澎湃新闻、南方周末等新闻媒体以及微博大V、自媒体人纷纷跟进,撰文发表对“小镇做题家”的看法。由此,这一话语开始破圈,走向公共领域。在传播过程中,“小镇做题家”的话语实践开始超越微观的个体成长框架,被建构成一种流行于公共领域的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机制层面的质疑与反思。围绕这一身份标签的,有对阶层流动、城乡二元结构、教育资源分配以及教育体制的探讨,也有对同辈压力、青年生存状态的关注。

在此后的传播过程中,“小镇做题家”也不时被“接合”到其他话语或议题上。当“小镇做题家”话语与性别议题相连接时,诞生了“女性小镇做题家”这一新名词,它承继了原来“小镇做题家”的内涵,但又折射出女性所面临的性别歧视与婚育压力等问题。而当“小镇做题家”话语被接合进关于婚恋议题的讨论时,这一群体又被赋予了“凤凰男”的新含义。

二、现实镜像与抗争实践:话语的深层意涵

(一)作为现实镜像的话语:“小镇做题家”的社会嵌入与脱嵌

话语由现实社会所形塑,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镜像反映,其生成与扩散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复杂社会问题。“小镇做题家”话语正是这样一种现实表征,映射出社会变迁语境下小镇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遭遇诸多现实阻碍进而发生脱嵌的经历。

如今,这些寒门学子却在流动的过程中被悬置于一个既上不去又下不来的位置,陷入了双重脱嵌的窘境。一方面,他们脱离了原有的社会阶层,而更高的社会阶层又难以进入。另一方面,他们还面临着社会关系网络脱嵌的困境。这些寒门学子从小镇进入城市的高等院校,毕业后又大多留在城市,与早年家乡的人际关系已渐行渐远,故乡成了他们“回不去的远方”。但与此同时,城乡文化间的异质性又让他们遭遇新的困境由此可见,“小镇做题家”标签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类话语无非是对这一双重脱嵌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它以略带戏谑化的成长叙事来揭示那种让人不安的社会断裂。

(二)作为抗争实践的话语:从自我污名化到对立认同

令“小镇做题家”们难以接受的不只是失败,还包括纵有过人之处却仍要泯然众人的无奈,是明明见过更高远的天空,却只能安守柴庐的不甘。在这种情感冲击之下,他们出于自卫动机,开始自我污名化。不过,这种自我污名不同于帕特里克克里甘(Patrick Corrigan)所定义的“当公众污名产生之后伴随出现的自我低评价和自我低效能”,它是个体主动通过自我贬损、自我降格、自我矮化而完成的自我命名,“小镇做题家”却使得贴标签从一种被压迫的行为变成了一种反抗的行为。他们在网络上宣称自己是“持续混吃等死,间歇踌躇满志”的“废物”,通过这种自我污名化的方式,对难以融入的社会结构展开一种自嘲式的对抗。

不过,它只是一种以负向的自我防卫为目的的“消极”抗争,是一种将话语作为武器的软性抵抗,它所呈现的是“我知道我是什么人而且我还就这样”的逻辑。其本质还是个体希望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泄情绪、消解压力,让自己暂时逃避现实中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并通过新标签来“呼朋引伴”,进而完成关于“我属于哪个群体”的社会身份认同建构。

由此可见,“小镇做题家”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群体类别化标签,一边反映了使用主体对社会阶层流动之期待,一边又折射出其自身始终无法冲破阶层固化之困局的无奈。但我们对此无须惶恐与焦虑,与其将“小镇做题家”这一标签所凝结的情感夸大为某种不稳定因素,不如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

【小食】

[1]岳森钰.“后浪”焦虑与后撤型主体:城乡视阈下的当代底层青年文化生态[J].东方学刊,2022(01):36-47.

二、滴滴违法查实 被罚超80亿元人民币

【事件概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滴滴公司共存在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等项违法事实。

【考点关键词】隐私保护 数据安全 网络空间治理

【主菜】思路解读

这并不是滴滴第一次蔑视信息安全,去年6月30日,滴滴罔顾国家安全赴美上市,结果受到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最终在今年6月10日从纽交所退市。

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并非一个确切的概念,最初,这个概念是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已经超出了一般电脑在处理数据时所能使用的内存量,因此工程师必须改进处理数据的工具,这导致了新的处理技术的诞生。” 大数据能够获取个人信息,并且通过挖掘个人信息进行个性化分发和生产。隐私保护不是儿戏,特别是在当下。我们应当从滴滴被罚事件中汲取教训

一、社交媒体隐私争议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防护不周:技术漏洞引发泄露

这类隐私问题是指由于社交媒体安全保护措施不足、不当存储信息而导致用户信息泄露。2005年,麻省理工研究人员下载了7万多名脸书用户个人主页的信息,发现脸书系统存在严重安全缺陷。

2.边界模糊:信息公开的全范围

社交媒体信息共享应用的发展,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却也使用户个人隐私和公共信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如2013年脸书推出搜索工具“图搜索”(Graph Search),人们可以利用其搜索脸书内的任何主题,这增加了用户信息的曝光率和曝光风险,因此这些看似创新的新功能,引发媒体对其的两极评论,用“大胆”“引人入胜”等词进行肯定,同时也会用“令人恐惧”的描述进行批评。

3.秘密跟踪:私自抓取用户信息

未经许可通过各类插件秘密跟踪用户使用媒体的轨迹与发布内容是一些社交平台常用的做法。私自抓取信息的范围、对象主体极其广泛,不仅包括用户在社交平台的信息,还包括使用应用程序的记录。

4.默认公开:擅自变更隐私设置

5.数据黑箱:信息使用的不透明

传统社会的隐私保护可以通过告知与许可、模糊化和匿名化来实现,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性数据以及数据的相关分析,使得隐私保护受到威胁。这意味着,即使用户授权脸书及其第三方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其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超出用户的合理期待范围而被利用。滴滴用户信息被收集、存储、预测,让数据使用者创建了潜在消费者的图像,洞悉着用户的喜好和价值观,这为滴滴赢得了商业上的价值。

然而平台隐私问题的复杂性,预示着网络隐私保护将是一场艰难的信息控制之战,平台、个人和政府都需要做出努力,以在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1.平台需自律承担责任

信息安全不仅意味着责任,同样也意味着更好的商业机会,秉承谁使用数据,谁承担责任原则,。其一,平台需要从风险评估、数据流通、规范监管和应急响应等多维度建构严密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认真评估信息泄漏所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并对信息保护进行优先级划分;在数据流通方面,采取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脱敏、去识别化等技术措施,加强隐私保护;同时制定数据保护策略、规范数据管理流程,降低技术人员工作失误以保障数据传输、存储、分享的安全;对于不可避免的隐私泄露事件,及时进行溯源定位减少隐私泄露损失。其二,提前设置规则,明确隐私保护的底线。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用途、不同信用等级的第三方规定数据使用权限和限制范围。其三,认真履行隐私保护承诺。

2.个体需以自觉行动来保障权利

桑德拉彼的罗尼奥指出隐私保护需要多方主体共同管理协调边界,个体可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出自我判断和行动决策,和社交媒体平台方共同协商建立新的隐私规则。其一,个体可以就隐私争议问题进行意见表达。其二,个体可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减轻隐私泄露风险。

3.政府机构需开拓思维优化监管

对网络隐私保护,不仅需要企业的自律和个体的行动,更需要政府的监管。需创新管理思维,建构灵活的网络隐私保护体系。法律惩罚虽然对脸书等平台具有威慑力,但只是一种事后惩戒手段,更需要有事先的全面评估与治理策略。监管者需平衡原则性和灵活性关系,可以优先制定原则性规定,并根据实践及时调整细化规定;同时需平衡创新行为和用户福祉的关系,既要保障数据共享与流通,也要满足个人对隐私安全的需求。

*可用于措施类的案例补充:

1.《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数据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3.《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真题链接】

结合实际谈谈社交媒体中如何防范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兰州大学 2021简答 15分)

三、“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刷屏

【事件概况】7月26日,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B站(哔哩哔哩)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与“二舅”有关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视频的作者“衣戈猜想”透过文学性的旁白与画面,记录下二舅苦难而饱满的半生。短短一天,视频便登上了B站热门第一。

【考点关键词】传播的仪式观

【主菜】思路解读

传播仪式观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在借鉴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传播观念,打破了西方学界在当时主流的传播传递观,文化研究也由此纳入了传播学研究范畴。“传播的过程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和扩散,更是一个文化共享的过程”是传播仪式观强调的主要观点,在维系整体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介的传播行为被视为一种仪式,仪式在此成为传播的隐喻,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精神力量、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从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在如今的媒介化社会,媒介本身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仪式,并发挥诸如维系情感、再现记忆、建构认同等仪式的功能。仪式观视域下,“二舅”视频本身作为一种媒介形式,通过一种仪式化的呈现手法,借助画面和文本将观众置于设置的一定文化语境之中,再现且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对某种身份标签产生认可进而构建身份认同。网友在各个平台上共同观影这一活动本身此时也成为一种仪式,通过参与这种构建的仪式性活动,观众拥有了相同的情感体验,认识到自己处于群体中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因此得以维系。

通俗意义上的“记忆”指的是个体层面的,是人们对过去发生事件或情景的印象,是对信息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理过程,“记忆”往往具备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借助记忆人们能感受到过去和现在的联系,记忆本身同时也在处在不断更新变化之中。个体记忆扩大到整个社会群体层面从而产生了“集体记忆”的概念,即“特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件,集体记忆并不是照单全收的,所记忆的内容也往往不是完全精确和完整的,而是有选择性的,通常是对群体共同经历提取和润饰,有一定的标准并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表现出来,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普遍性。

集体记忆是一个建构性的概念,在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以符号为载体进行意义建构,同时记忆主体发挥能动性的选择作用,形成全新的自我认知,对集体记忆进行反复建构。成功建构起来的集体记忆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不同代际和社会交往群体之间实现传承,对个体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形成身份认同,由此可以看到,集体记忆具有传承性。

集体记忆的传承性使得人们选择通过各种形式承载并传承记忆,相较于单一的文字和图片,凝结了创作者审美、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视听符号更加生动,创作空间更大,更容易吸引受众触发情感,同时媒体的叙事和议程设置自然会很容易影响受众对于某些时间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在集体记忆的建构中起着主导作用。

此外对于受众来说,集体记忆需要通过群体来进行维系和存储,具有社会属性。费希尔所言:“一切传播皆叙事”,任何叙述都脱离不了讲故事的内核,“二舅”视频通过多个小故事,多维度、立体式的塑造了二舅这一乐观向上的“拟像”,其传递的不仅是简单的音像与文字,更是传递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信仰,满足了受众“愿望的想象”、“心绪转换”之需求,获得受众共鸣,并引发广泛讨论。

【小食】

《“二舅”刷屏!我们发现了它的流量密码》传媒茶话会

https://mp.weixin.qq.com/s/jTeaKYe0NkNiODVW0Fc7SQ

参考资料:

[1]《亚文化资讯|一周热点事件》新媒介与青年文化

https://mp.weixin.qq.com/s/e2WrMB6ANaY-G2O-bDSbwQ

https://mp.weixin.qq.com/s/leVMBbkG9QKH_BExgrkZsA

[2]《每周必读传媒资讯》德外五号

https://mp.weixin.qq.com/s/H5kc-XRLvPOPv4gTDrjgmw

https://mp.weixin.qq.com/s/52BoCYMZB60F2W23iJAJlA

https://mp.weixin.qq.com/s/z7nYpQYt4VhU0SvMwlNNuw

[3]《一周热议》腾讯媒体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xYFuztJifLDg8QIvel2FSg

https://mp.weixin.qq.com/s/tbiugtg52HqtFMCtkVycOA

[4]《传媒动态》新京报传媒研究

https://mp.weixin.qq.com/s/x3LfZvsGrkPpMk_AK8imvA

https://mp.weixin.qq.com/s/OFFIGfsOXYVEZMBS7BDKjw

[5]牛静,赵一菲.数字媒体时代的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J].中国出版,2020,(12):9-13.

[6]蔡骐,尹金凤.网络群体类别化标签的话语建构研究[J].江淮论坛,2022(03):148-153.DOI:10.16064/j.cnki.cn34-1003/g0.2022.03.049.

[7]亓晨阳.仪式、记忆与认同:仪式观视域下“新主流电影”传播策略探析[J].科技传播,2022,14(12):88-90.


网易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