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报告看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2022-08-12 08:11:20  来源: 新浪网  编辑:zgjrzk  

  本报记者 周子勋

  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高通胀”的困局,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下半年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何去何从备受关注。

  日前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观察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可以看到,相比于一季度,二季度央行报告在经济形势判断和货币政策取向的表述上出现了微妙变化。这与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和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释放的信号一脉相承。

  从对下一阶段的经济展望来看,国内消费持续低迷、有效投资受阻、青年就业压力加大仍是经济恢复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政策总基调来看,强调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以实现经济增长回归到合理区间、保持物价水平稳定的双重目标。但同时也着重强调“不超发货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等,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从大的方向上来看,仍然坚持总量和结构“双驱动”的政策构架,不过,在“灵活性”和“前瞻性”上出现的一些调整值得关注。

  央行强调货币政策要注重“三个兼顾”显然是有的放矢,核心思路在于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保民生、扩内需。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央行在继续维持此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以及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整体判断不变的情况下,新增加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的外部变化。这实际上意味着外部变化对国内形势的冲击进一步增加。

  从近期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处于爬坡过坎、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虽然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增强,7月份出口实现了18%的快速增长(以美元计),但是以消费、投资为主的内需恢复仍较为缓慢。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我国需求不足特征明显,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

  有鉴于当前我国经济恢复面临较大压力,由此引发的一些经济金融风险须密切关注、妥善化解。在下一阶段,尤其要重点关注国内结构性通胀及输入性通胀压力。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为CPI主要构成因素的猪肉价格,在猪周期变化、粮食进口价格提升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一些变化,对食品价格和通胀走势可能会带来影响;受PPI向CPI滞后传导以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可能输入到国内,进而导致CPI上升。正因如此,央行在货币政策表述中多次提到稳物价。

  当然,从政策周期的角度来看,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有着明显区别。根据当前我国生产、需求现状,在产业链完整、物流体系稳定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整体性供需失衡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我国有效需求的不断扩大,国内通胀水平或许会随着经济恢复而温和抬升,但不会出现高通胀的局面。尽管目前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但在通胀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防止出现高通胀是下半年货币政策需要着重考虑的重点问题。

  近期,央行行长易纲也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也要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无疑透露出,下半年货币政策仍以实现稳经济、稳就业的优先目标为重点。需要指出的是,结构性政策对于稳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就业形势比总量政策更具有直接的效果。随着各类新的结构性工具使用,将给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发展带来重大变化和机遇。


新浪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