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计划生育到开放二胎,再到前段时间三胎的开放,这一系列政策都说明国家希望有能力的人多增加一些新生命。二胎刚开放时确实有些人受到鼓舞,冒着危险生了二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些新生儿。不过作用不那么明显,大多数人还是用现有资源全力抚养一个孩子。
至于前段时间的三胎政策,大多数人都表示这与自己无关。
不可否认的是,国家估计生育就是因为人口短缺、老龄化严重。从计划生育到二胎、三胎开放,这几十年的时间内为何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从古至今的繁衍本能
在人类刚刚诞生之初,女人因为可以繁衍后代,担任着种族延续的使命,所以拥有崇高的地位。而且那个时候的人们还处在谋生阶段,没有任何其他层面的追求,繁衍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责任。
到了接下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每次朝代的变动都会伴随着战争,由战争带来的人口锐减使得上位者鼓励百姓多生孩子。
即便是在古代的和平年代,新生儿的降生依旧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古代人民大都以体力劳动为主,家里人口多意味着劳动力多,短期来看生活会有一个提升。
而且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里孩子多、热闹意味着生活越来越好,象征着整个家族的繁荣昌盛。
对于高官贵族来说,除了对下一代的热爱以外,还有概率问题。孩子越多,出现一个光宗耀祖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有一个孩子能拿得出手,就可以继续保持家族的辉煌。
简单来说,在古代的社会中,人口越多代表着财富就越多,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就是家里孩子越多越好。
计划生育前的人口影响
到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百姓被外国列强残害了许多,军阀混战又牺牲一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又有一部分人付出了生命。
再加上后来的抗美援朝等战争,新中国刚成立时面临的问题就是人口少、劳动力少。
中国想要发现,最终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土地多人口缺少,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粮食产量,国人的温饱一直都不太理想。
除了农业生产以外,工业生产同样需要人。当时的生产远远达不到现在的自动化水平,大多数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
也就是说要想让新中国有更好的发展,人口数量必须达到标准,有人才有动力,才有发展的可能。
在国家号召之下,多生孩子成为了光荣的事情,这与自古以来的思想不谋而合。在那个年代来看,每家有五六个孩子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反倒是独生子女有些奇怪。
人口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可那个时候人们结婚早,避孕手段不完善,造成了人口井喷式增加。
到后来过多的人口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反倒是因为资源有限使得国人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就业难、工资少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计划生育下的改变
为了让国内紧张的资源得到缓解,减少社会矛盾,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每家只能要一个孩子。这样一来确实解决了人口过快增长问题,可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是需要十几年时间的,虽然减少了新生儿的出生率,可现有的社会问题并没有一下子得到解决,情况只是稍有缓解。
等到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孩子开始工作后,国内的情况才开始向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可随着上一代人的老去,更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人口老龄化严重。
退休的老人若是有退休工资还好,若是没有退休工资就需要孩子赡养。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既要照顾小孩,又要照顾至少四个老人,压力倍增。
过多的退休老人增加了国家的负担,过少的新生儿又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都缺人,加上结婚年龄越来越晚,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
经过讨论后,二胎政策开放了,不过效果有限。
虽然独生子女压力大,但从小享受过独生子女好处的人甚至一个孩子的优势,所以很少选择生二胎。
除了从小的生活体验以外,教育程度越高,结婚越晚,生孩子的欲望也就越低。甚至在一些不可抗的因素下,许多人成为了丁克一族。
尤其是现在培养孩子的成本如此之高,为了让孩子成材通常举全家之力,补习班、校区房、嫁妆彩礼……普通人家一个孩子都苦苦挣扎,何况两个甚至三个。而这种种的负担之下,低生育率由此而来,老龄化加剧。与此同时,人的社会属性凸显,就会出现经济下行,社会缺乏活力,低欲望。
这一点上恰如经济学家郎咸平演讲中所说的一般:现在大家不生二胎,50年后我国还有多少人口呢?关于这一点有“好事者”曾计算过,据说不到现在的一半只有5.8亿。
三胎开放
三胎政策开放后,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教育,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的人教育资源是不对等的。比如张桂梅老师学校中的孩子,他们的教育资源远比不上北上广深大城市的孩子。
越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见的世面就越多。有些人出国旅游要积攒好长时间的钱,有些孩子从小就去过各个国家。
家庭条件就没有可比性,教育就成了最好的改变方式。可没想到学区房越炒越火,有钱人可以买学区房上相对好一点的学校,普通人家只能随机分配。
除了学校内的比拼以外,学校外的比拼也是一个伤筋动骨的对决。为了让孩子领先于同龄人,各种兴趣课程、补习班层出不穷。
如此高昂的教育成本之下,一个孩子都已经让家长耗尽心血,三胎更是不敢轻易尝试。
总结:
相比于开放二胎来讲,三胎的开放似乎水花更小,孩子都不想生的人不会考虑三胎,大部分已经有两个的家长也不会再要一个孩子,这项举措也只能是刺激到一些有了二胎还不满足的家长。
若要想真正让人们接受三胎,除了需要时间改变观念外,去解决所有后顾之忧才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