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怎么看待曾经开放的阿富汗?民粹盛行将怎么影响全球经济

2021-09-15 11:06:49  来源: 百度  编辑:zgjrzk  

  文/叶檀 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阿富汗也曾开放过,阿拉伯也曾是开放盛地,欧洲也曾封闭过。

  有两则不相关的新闻,阿富汗的现状和全球久久不退的疫情,非常感慨。

  文明会何去何从,是什么影响着这个星球的文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文明将何去何从?

  今天不纯说经济,而是把历史和经济结合在一起,说说文明的现状,以及未来文明的走向。

  曾经富裕开放的阿富汗

  先说说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象征。

  玄奘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块乐土,《大唐西域记》记载:

  

梵衍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雪山之中也……伽蓝数十所,僧徒数千人,宗学小乘说出世部。王城东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综合成立。城东二三里伽蓝中有佛入涅卧像,长千余尺。

  东大佛、西大佛,如在眼前。这是人类文明的璀璨遗产之一。

  大佛位于兴都库什山中的阿富汗巴米安峡谷,从印度出发,揉合希腊文明,与敦煌石窟连成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走廊。

  全长约1.5公里、高约100米的摩崖上共凿建了750个石窟,包括大小佛龛、僧房和会堂。

  公元5到7世纪,阿富汗伽蓝连路、金像连耸、钟罄之声相闻。犍陀罗艺术在这里与本地的笈多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犍陀罗艺术的西部分支,被称为“印度一阿富汗”流派或“巴米扬艺术”。

  在文明的冲突中,巴米扬大佛历经劫难。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军队征服期间;

  

  第二次是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大军挥师南下,巴米扬石窟面目全非;

  

  第三次是19世纪帝国主义殖民战争,英军炮击巴米扬大佛,大佛肢体残断;

  

  第四次,也是毁灭性的一次,2001年3月9日,两尊巴米扬立佛在塔利班的炸药声中,彻底化为灰烬。

  本土后人基因有先人的印迹,但两尊大佛被彻底摧毁。

  对异己文化的痛恨,往往意味着本土生活的水深火热,从心理学上解释,对外界的发泄,是对自身愿望无法满足的投射。

  曾经的文明交汇之地,曾经的富裕之地,如今一贫如洗,在黑暗的隧道中找不到出口。

  从英国开始,后来的苏联与美国两大国在此地横行,曾经的西方之路让此地腐败肆虐,封闭让这片土地的资源无法变成商品,毒品与武力是极端贫穷的伴生物。

  恢复文明与富庶,要有四个基本交朋友:起码的安全秩序、开放的文化、基础的世俗科学教育、民众能吃饱饭。

  而现在,这些前提遥遥无期。

  让我们为曾经的开放文明掬一捧同情之泪。

  阿拉伯曾经是开放和科学的先驱

  了解科学史和历史的人清楚,人类的数学、天文学等发展,离不开阿拉伯科学家。西方重新发掘古希腊、罗马文明,离不开阿拉伯人的呵护。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一部分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

  公元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翻译运动,“阿拉伯翻译运动”。

  这一伟大工程,保留了辉煌的人类古典文明,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阿拉伯有过科学黄金时期。

  伊拉克裔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吉姆哈里里(Jim Al-Khalili)有一本书,《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书里面说,阿拉伯黄金时代中的诸多伟大科学家都曾对科学各领域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对化学产生开创性贡献的贾比尔(西方人称之为炼金术士吉布尔)、科学方法的首倡者伊本海赛姆(西方人称之为阿尔哈增)、精确测量地球大小的伟大科学家比鲁尼、对数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花拉子模(代数学一词便得自其名)、伟大的医学家拉齐(西方人称之为拉齐斯),以及对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伊本西那(即阿维森纳)等等。

  甚至人类历史上最知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本人在写作《天体运行论》时,也曾照搬阿拉伯科学家图斯《天文学回忆录》中的相关重要章节。

  精致的文明必然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上,可以想像,当时的阿拉伯是多么强盛。

  

胡翌霖有篇文章认为,开放建立在强者的心态上。我加一句,开放也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

  

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统治者处于强者的心态,面对弱者往往很宽容,因为他根本不怕你。

  

在阿拉伯帝国初期,阿拉伯人并没有强制被征服者信奉伊斯兰教,相反,由于穆斯林可以减免税收,从经济效益考虑,统治者巴不得多一些异教徒,异教徒挤破头主动成为穆斯林。

  

相应地,伊斯兰教最初对各种异教科学都不排斥,并主动向波斯、印度、东罗马等地区求学。

  

据说伊斯兰圣训中记载穆罕默德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在古兰经中也有许多提倡学习的说法。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的发明带给了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

  

但当强者跌落神坛,强弱地位互换之后,这种强势的宽容就很难延续了。

  

越是封闭,越是难以向外开拓资源,文化也就越封闭。

  

在阿拉伯帝国后期,文化从多元趋于一元,再加上外部面临基督徒和蒙古人的压力,阿拉伯帝国趋于保守,从宽容逐渐走向排外,航海时代之后,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

  

科学如果无法实用,必然被从历史中抹去。有中国的例子可以印证实用的重要性。

  

康熙是中国帝王中数学水平是一流的,但他统治的帝国却没有现代科学的影子,因为对当时的农业文明来说,数学、化学等等,并不重要。

  

中世纪的欧洲,对于东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有种崇拜,相信黄金遍地。打破崇拜,靠的是大航海时代的眼见为实,以及向美洲、澳洲移民,打破资源封锁。

  

现在西方文明强势,还是靠的大航海时期的资源和制度根基。

  

无法向全球拓展资源,必然在内部通过战争抢夺资源,资源越稀缺,经济越内卷,文化也就越严苛,否则无法保障基础秩序。

  

现在的阿拉伯世界正是如此,现在的全球也是如此。

  

未来全球文明走向如何?

  

过多的人口抢夺过少的资源将成为常态。

  

这两年,疫情的爆发超过了预期。

  

2021年,疫情还在蔓延。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9月12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25,056,82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7,399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473335例,新增死亡病例8557例。

  

美国、印度、英国、菲律宾、土耳其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是新增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

  

我国一直没有放松抗疫,局部疫情反复。

  

9月12日傍晚,福建省莆田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最新情况。

  

截至9月12日16时,共完成64例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累计排查出密切接触者841人,次密切接触者1690人,集中医学观察1293人。

  

这场疫情将被载入史册。

  

由于疫情看不到尽头,经济预期不妙,大宗商品价格和海运价格还在上升。

  

全球海运费在短暂下跌后再次高企,部分热门航线价格更是回到2万美元以上。值此之际,集装箱运输巨头在贸易混乱中冻结现货运费价格。

  

德鲁里世界集装箱指数(Drewry World container Index)显示,过去一周,从上海到洛杉矶一个40英尺集装箱的运输成本达到了11569美元,几乎是疫情前水平的8倍。

  

这次疫情,让人更加担忧地球生态。

  

通常,大规模的疫情来自于原本互不相通的大陆、互不相通的动植物侵犯彼此的领地,或是人类处于普遍的污染之中。

  

全球有70%以上的人口处于生态赤字之中。

  

《科技日报》报道,4月26日,英国《自然可持续性》杂志分析报告,2017年,全世界72%的人口面临自然资源缺乏的问题。

  

“全球足迹网络”科学家马西斯瓦克纳格尔及其同事,此次根据一国在1980年至2017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生态赤字”(即生物资源消费量超过其自身生态系统能再生的数量),将国家分为四类进行比较,以分析国民经济受资源约束的情况。

  

研究团队发现,1980年,世界上有57%的人口生活在生物资源不足、低于全球平均收入的国家,全球“生态赤字”仅19%;2017年,有72%的世界人口同时面临“生态赤字”和低于平均收入问题,全球“生态赤字”上升到了73%。

  

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没有找到另一颗可以代替地球的星球。

  

人口在增长,老龄化增加,生态在恶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经济震荡越来越大。

  

反映在经济和文化上,就是全球大宗商品进入超级牛市周期,从北美到非洲,民粹主义盛行,对于贫富差距、资源分配、安全的恐惧在上升。

  

下面这张图是伦铜从2011年以来月K线图,反映了大宗商品的普遍走势。

  

如果前提不变,可以预料,全球极端气候、民粹主义只会上升,贫富差距产生的饥饿,将会一再上升为局部战争。

  

全球就像中世纪中期后期的阿拉伯。

  

最好的结果是,科技与外星球将是人类下一个大航海周期,成为人类文明的拯救者。

  

今年的原材料,这几年的高科技,如同大航海时代的东印度公司一样受到追捧。

  

在关键时刻,各大国必须携手抗疫,对抗极端气候,这是责任感和理性的体现。

  

中美两国有缓和迹象。

  

据央视报道,9月10日,中美领导人时隔七个月再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其中绿色低碳成为重要议题。

  

为了避免中世纪悲剧重演,各大国携手,划出竞争红线至关重要。

  

我们已经看到了相关行动,还会看到更多的行动。

  

我们对未来不悲观,但也不会盲目乐观,毕竟,从科技上来说,能源与生存上还没有取得根本突破。

  

PS:今天的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我们的小编(yezikaibai)联系,谢谢。

  -- END --


百度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